作者:纪光伟
2/3的大肠癌都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加以预防。
大肠癌是直肠和结肠癌的统称,也称为直结肠癌。2015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的资料显示,在过去10年间,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有资料显示,我国大肠癌每年的新发病数平均以3%~4%的速度增长,已经严重的危害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那么,如何预防大肠癌呢?
1、大肠癌的发病概况
大肠癌男性多见,男女之比约为2:1,以40~70岁最为多见。但近20年来,30岁以下者亦不少见。
大肠癌可以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任何部位,但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多见,其余依次见于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
大肠癌由于症状隐匿,临床发现比较困难,误诊时有发生,许多病人发现就是晚期了,有资料显示,在临床上,一期只有15%,二期仅为20%~30%,三期占30%~40%,而四期是20%~25%。
因此,我国发现的大肠癌80%为中晚期肿瘤。
2、大肠癌的六大发病原因
与其他肿瘤一样,大肠癌的病因还不十分清楚,但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大肠癌与以下一些因素有关:
1、结直肠息肉:
随着纤维结肠镜的普及,许多很小的结直肠息肉都可以被发现。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结直肠息肉的病人是可以发生癌变的,其中乳头状腺瘤最易恶变,其恶变率可达到40%左右。
对于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的病人来说,发生癌变的概率就更大了。因此,我们认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结直肠息肉的关系密切。
2、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部分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结肠癌的概率比正常人要高出5~10倍。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结肠癌的原因可能与结肠粘膜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有关。
3、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并发结肠癌的病例并不少见,但对其因果关系仍有争论。
结直肠慢性血吸虫病可并发大肠癌,这类大肠癌发生癌变部位与肠道血吸虫病一致,多见于乙状结肠及直肠,发生病变的肠段常有严重的血吸虫虫卵沉积。
血吸虫虫卵引起癌变是一个非特异性的过程,即血吸虫虫卵的长期反复沉积,造成黏膜的损害与修复反复进行,持续的慢性炎症刺激作用导致黏膜腺体增生,息肉形成,进而发生癌变,或由于黏膜溃疡边缘上皮过度增生而癌变,最终导致大肠癌的发生。
4、高脂肪饮食:
据流行学调查资料统计,结肠癌在北美、西欧的大肠癌发病率高于非洲、亚洲和南美洲,这种地理分布与居民的饮食习惯有关系,西方人的高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发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近20年来,我国的饮食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饮食的西化是导致大肠癌发病率增高的原因之一。
5、遗传因素:
资料显示,大约有1/3的大肠癌与遗传因素有关,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恶变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
结直肠癌的遗传与APC的抑癌基因发生了突变有关,APC的抑癌基因突变的病人,肠道会长许多息肉,息肉经过一定的时间后,就会演变成为癌。
还有一种非息肉性的家族遗传性结肠癌,其发病原因是与人类遗传物质核酸修复基因的失活有关。我们知道,人的一生中会接触很多致癌物质,这些致癌物会导致核酸的损伤,但由于人体有强大的修复功能,正常人是可以修复的。但这类病人受到致癌物打击过后是不能修复的。
有资料显示,直系亲属中有大肠癌病人者,患大肠癌的危险性就会比普通人高3~4倍,而且,这类癌症的发生与生活习惯的关系不大。
6、手术因素:
有文献报道,阑尾和胆囊切除后,结肠癌的发病率增高。
胆囊切除后,肝脏持续地分泌胆汁并直接进入肠道,造成初级胆酸与肠道厌氧菌接触增多,初级胆汁酸在肠道中经细菌作用氧化生成的“次级胆酸”,可以增加大肠粘膜对致癌物的通透性和机体对肿瘤的易感性,降低肠道的免疫功能,以及直接干扰DNA的代谢而导致大肠癌的发生。
阑尾是一个免疫器官,阑尾切除后或阑尾的免疫功能降低后,可导致机体抗肿瘤体系平衡的紊乱,有可能诱发结直肠癌的发生。
但这一过程是缓慢的,往往需要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发生,因此,我们也不必因噎废食,对于有病变的胆囊和阑尾,还是应该手术切除,但应该严格掌握手术的指征,对于能够不切的尽量不切。
3、如何预防大肠癌?
大肠癌的预防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减少大肠癌的发生,二是早期发现大肠癌,我们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
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大量的研究证实,吸烟、喝酒、肥胖、缺乏运动和便秘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都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有资料显示,每天饮酒45克,大肠癌风险增加至1.41倍,吸烟提高大肠癌风险1.2倍,肥胖者患大肠癌概率是正常体重人的1.45倍。因此戒烟限酒,减肥、控制自己的体重,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可以减少大肠癌的发生的。
同时,保持良好的大便习惯,避免便秘,做到每天排一次大便,减少大便在体内停留的时间,也可以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
2、饮食预防:
食物中纤维太少,也会提高大肠癌的概率。
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40万人参加的饮食与癌症的大型调查结果显示,高纤维饮食能有效减低患癌症危险的40%,特别是结肠癌及直肠癌。
随着中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已经增加了大肠癌的发生,吃的食物太细、太精致,容易产生便秘,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毒素就更容易被肠道吸收,从而引起大肠癌。因此,要减少精细食物的摄入,多吃粗纤维食物,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多吃水果、蔬菜,是可以预防大肠癌的。
3、增加运动:
现代人的运动减少,肠道的蠕动变慢,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生。规律运动可以降低24%的大肠癌风险。每天从事30分钟的有氧运动,就可以减少三分之一的肠道息肉转变成大肠癌。
4、注意身体的求救信号:
尽管大肠癌的发生比较隐匿,不容易发现,但也会露出蛛丝马迹,只要我们重视人体发出的求救信号,就可能早期发现大肠癌,及时治疗就可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当人体出现消瘦、腹痛、腹胀、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大便呈脓血便或血便时,就应该警惕是否得了大肠癌,应该到医院就诊。
当人体出现腹部包块和肠梗阻的表现时,则是晚期肿瘤的表现了。
5、做好健康体检:
30岁以后的人提倡每年做一次大肠癌筛查,检查手段有简单而便宜的大便隐血实验和直肠指诊,必要的时候,可以做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检查和纤维结肠镜检查。
尤其是直肠指诊,可以发现大多数的直肠癌,但遗憾的是,一些体检项目中往往没有这个项目,就是有这个项目,很多人不愿意做。
我国著名的外科专家裘法祖院士在谈到直肠指诊的意义时说,“外科医生要做直肠指诊,宁愿沾污了自己的手,也不要沾污自己的名声”,充分说明了直肠指诊的重要性。因此,我们要加强直肠指诊的科普宣传,让大家充分认识到这项检查的意义。
4、这类人更应警惕大肠癌的发生
下列人员更应该警惕大肠癌的发生:
(1)45岁以上人群;
(2)有痔疮和长期便血的人;
(3)直系亲属中有结直肠癌病史的;
(4)有长期慢性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者;
(5)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者;
(6)有慢性阑尾炎、胆囊炎或已切除阑尾和胆囊的;
(7)长期精神抑郁,近3个月体重明显下降的人。
尽管大肠癌难以发现,临床误诊率很高,从上述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除了遗传性大肠癌无法预防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大肠癌都是可以通过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加以预防的。
遗传性大肠癌的发生毕竟是少数,只要我们提高警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做体检,同时,注意身体的求救信号,是可以减少或者早期发现大肠癌的。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