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枷锁的囚徒
“上火”到底是个什么鬼?
“吃菠萝容易上火”,是长久以来广为流传的说法。
然而,“上火”又是个什么鬼?一直以来似乎并没有人能说的清楚。
但是,追根溯源,“上火”也似乎并非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在传统医学理论中还是有迹可循的。
我们知道,中医病因学的外因被称为“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而无论哪一种外邪进入身体又都会转化成热或火,所谓病邪“入里化火或化热”。
中医的“热病”,除了发烧外,还可以局部的肿痛,由于很多不明原因,统称为“无名肿痛”。
如是观之,“上火”应该指的就是这些无名肿痛。
从现代医学视角看,就是一些炎症。
“炎症”,其实也是一个古老的概念
很多人认为,“炎症”是现代医学的概念。
其实不然。
“炎症”实际上跟上火一样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早在2000年前由古罗马时代的医生塞尔苏斯提出来的,指表现为Dolor、Calor、Rubor、和Tumor,即疼、红、热和肿胀的状况。
那时的塞尔苏斯并不懂细菌病毒,不知道免疫系统,仅仅是对某些现象的描述,“炎症”跟中医的“上火”没有什么本质不同,仅仅是用词的差异。
现代医学中的炎症反应,只不过借用了传统中“炎症”这个词语,赋予了全新的内容,就如同“原子”一词是来自古希腊哲学原子说流派的一个词语,并不是说今天的原子理论等同于古希腊原子说。。
古代中医的“上火”,跟传统西医的“炎症”应该指的同一种现象。
吃菠萝为什么能引起口腔黏膜发炎?
有人说了,即便说,“上火”就是“炎症”,那么,吃菠萝是如何引起炎症的?
难道菠萝里有致病菌引起感染性炎症?还是含有致敏物质引起过敏反应?还是其他因素触发人体的自身免疫性炎症?
吃菠萝引起的炎症,不是以上炎症中的任何一种,而是一种不需要免疫系统参与的炎症反应。
什么?
世界上还有不需要免疫系统参与的炎症?
没错,它叫“神经源性炎症”。
吃菠萝时,菠萝中一种被称为类胰蛋白酶的蛋白质可以导致神经源性炎症,引起口腔粘膜发炎疼痛、“上火”。
什么是神经源性炎症?
我们知道,通常的炎症是我们的免疫系统针对外来或身体变质分子发动的防御性战争。
多数人不知道的是,人体的防御体系并不只有免疫系统,神经系统也可以直接识别具有(潜在)伤害性的物质或因素,直接发动炎症反应。
“为此”,初级感觉神经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伤害性初级感觉神经,一类是伤害性初级感觉神经。
分布伤害性初级感觉神经末梢的感受受体称为伤害性受体,专门接受那些具有(潜在)伤害性的物质或因素,受体被激活后,产生神经信号,上传到到大脑皮层,或产生疼痛的感觉——疼痛就是伤害的信号。
比如,同样是热,为什么超过一定温度就会感觉疼痛,不超过就只是感觉到温暖?就是由不同受体和感觉神经感受的,这个温度阈值是>42℃。
不仅如此,伤害性初级感觉神经元还有一个特征,就是可以产生分泌神经肽,因而也被称为肽能神经。
分泌的这些神经肽可以分泌进入神经末梢分布的组织空间“惹是生非”。
这个神经肽系列是一个很长的名单,目前可以确定的几个闹事分子有,被称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可以扩张血管;P物质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导致血浆外渗和水肿;神经激肽可以刺激产生疼痛——总之,这些神经肽可以在局部产生炎症反应,跟免疫性炎症一样,表现为“红肿热痛”。
由于这种炎症反应不需要免疫系统参与,是由神经直接发动的,被称神经源性炎症。
辣椒素受体与吃菠萝“上火”
说这么多,跟吃菠萝“上火”又有什么关系?
这还需要从“吃辣椒上火”说起。
辣椒自从在16世纪走出南美洲,其火辣辣很快令全世界着迷。
辣椒为什么会这么辣?
人们虽然很早就知道,辣辣椒之所以辣是因为其含有的辣椒素。
但是,辣椒素能刺激产生辣的具体机制却始终不明,直到1997年辣椒素受体被克隆。
原来,辣椒素是作用于一个当时被命名为香草素受体VR1,也称辣椒素受体的分子发挥作用。
研究发现,VR1受体本质上是一种阳离子通道,是瞬时受体电位(TRP)家族的成员之一,因第一个被发现,最终命名为TRPV1。
进一步研究发现,包括TRPV1在内的TRP家族受体都是多功能受体,广泛分布在身体各个部位,具有很多生理功能。
其中,TRPV1是一种能够响应多种刺激物的多功能受体,分布在伤害性触及感觉神经,可以接受除辣椒素外很多,包括>42℃的热、PH<5.9的酸、乙醇,大蒜素、姜辣素、胡椒碱,芥子油等,以及其他几十种物质刺激,激活产生“热痛”感觉,并产生神经源性炎症。
这就是吃热、酸的,喝酒,吃辣椒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上火的原因。
而菠萝中的类胰蛋白酶也是TRPV1的配体之一,吃菠萝时,也可以刺激口腔和舌黏膜产生神经源性炎症,这就是吃菠萝“上火”的秘密。
还有什么水果会吃出菠萝样“上火”
很多水果都含有类胰蛋白酶,也容易引起“上火”。比如,番木瓜、猕猴桃等。
实际上,类胰蛋白酶以及其他有类似刺激性的物质,是吃很多水果引起“上火”的原因。
蘸盐水能预防吃水果上火吗?
很多地方有蘸盐水预防吃水果上火的习俗,这种做法有用吗?
没有!
因为,蘸盐水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类胰蛋白酶等蛋白质的结构使得它们失去适配性。另一方面,即使盐水通过盐析作用能使部分蛋白变性,蘸盐水只能作用于切开水果的表面,总体上根本无济于事。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