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芝麻酱 科普作者
辣椒,可以说是食物史上最强“侵略者”,从老家美洲出发,一路征战全球,约400年前来到中国,之后势不可挡,攻城略地,不仅在四川、湖南等地大红大紫。
最后兜兜转转,中国辣酱老干妈,凭借着超强的口味,顺利“拿下”了美国人民。
目前,中国在辣椒生产和消费上已经是全球之首,2018年数据,中国辣椒产量4000万吨,世界第一,同时我们吃辣椒的人数也是世界第一,而这两项第一我们已经保持了好多年。
可以说,“辣”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最偏爱的味道之一,而且这个趋势仍然在不断扩大当中。
很少有人能够抵挡辣椒的攻势
辣不是味道,辣是一种痛。
人的舌头能尝到酸甜苦咸鲜五种基本味道,但其中不包括辣,因为辣根本就不属于味觉,而是一种痛觉。
辣是一种能带来快感的痛觉,吃辣是一个不断自虐和自我满足的过程。
辣椒的辣味来源于辣椒素,辣椒素接触到皮肤和黏膜表面,被一种叫做TRPV1的神经受体感知。
这种受体同时也能感知高温刺激,所以辣椒素会产生类似高温带来的灼烧痛感,而大脑收到这种痛感后,认为身体受到了伤害,就会释放神经肽来安慰身体,反而让你有兴奋和满足的快感。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也被称为“良性自虐”,即让大脑感到威胁的信息来源本身不会造成实质性伤害,当最终发现威胁解除时,身体的负面感受反而让人有正面的兴奋感。
然而,辣椒虽然很受欢迎,可关于辣椒的负面新闻不少。
比如,广东人不吃辣主要原因还是怕上火。每次吃东西都得考虑会不会上火,看到椒字就自动放弃了。
吃辣会导致上火?
“上火”是民间的通俗说法,表现形式是身体出现“红、肿、热、痛”等情况,这些现象比较对应的科学解释应该是“炎症反应”,那么吃辣会不会导致炎症反应呢?
对嗜辣的人来说,答案很不幸是yes。
由于前面提到的辣椒素的刺激作用,人体在受到刺激后会释放一系列的神经肽物质。
而这些神经肽物质会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血浆渗透和血管扩张,甚至产生局部水肿充血,这种现象叫做神经源性炎症。
不过,这种神经源性炎症的症状通常比较轻微。
只在受到刺激的神经支配区域起作用,一般在停止吃辣刺激后症状就会消失,无需过分担心。
虽然辣椒的确会导致一些炎症反应,可我还是要为辣椒说一句公道话:
上火这口大锅,不该辣椒一个人背!
导致身体发生炎症反应的饮食因素有很多,比如高糖、高蛋白、油炸、过咸等。
辣椒素直接导致的神经源性炎症只是其中很微小的一种因素。
我们平时生活经验中常常有吃辣之后就“上火”的体验,其实,罪魁祸首不一定是辣椒本身。
比如你吃完麻辣香锅后上火了,也许是因为香锅里的油炸肉类太干燥,划伤了口腔黏膜产生炎症反应;也许是麻辣香锅太咸,导致局部高渗透压产生炎症反应;也许是你最近吃肉太多蔬菜摄入不足,导致缺乏维生素产生炎症反应……
总之,嫌疑犯名单有一长串,不要bia几一下把锅全甩给辣椒来背。
吃辣会导致长痘?
吃辣长痘这口锅,辣椒背了太久太久了。
痘痘学名痤疮,其实也是一种皮肤炎症,和上火一样,有多种因素,不能一概而论。
内分泌、外部污染、清洁不足、油脂分泌过多、角质层过度增生等都可能引起痘痘。
长痘不一定就是因为吃得不对,有可能问题根本没出在吃上面,一长痘就怪辣椒可太武断了。
哪怕真的是饮食引发的长痘,目前也没有科学研究证明吃辣会导致长痘,科学研究已经证明的会引发痤疮的饮食因素是这三种:
精制碳水(包括含糖饮料)
奶和奶制品
饱和脂肪过高或脂肪摄入过多(ω-6脂肪酸比ω-3脂肪酸比例过高)
辣椒不在其中。
可见,在导致长痘这一罪名面前,辣椒的嫌疑还比不上一碗白米饭、一罐可乐、一杯奶茶、一份红烧肉。
为什么辣椒老是在背锅呢?
主要是辣椒交友不慎,被连累了。大家回想一下生活中常见的重辣菜品就能发现,什么火锅啊、麻辣香锅啊、辣子鸡啊……
这些菜品总是伴随着高油高盐——好吃,下饭,油大,真香!
一不小心精制碳水(白米饭)就吃多了,脂肪更是超出建议摄入量好多倍,如果再配上几罐含糖饮料,甚至再来一杯奶茶,那对容易爆痘的人来说可真是花式作死。
而辣椒在这其中最多只起到促进食欲的作用而已,要说有罪,顶多是个帮凶。
吃辣的标准姿势
1. 吃辣的能力是可以后天训练的
如果一个人从小不吃辣,那么他对辣味的敏感度就很高,一点点辣就难以忍受,不过吃辣的能力可以通过多接触辣味来逐渐养成,越吃辣越能吃辣哦。
2. 有口腔溃疡、肠胃不适、痔疮等问题的人,吃辣要慎重
前面说了,辣椒的确有刺激性,会造成局部血管扩张充血等问题,如果你本身就有上面这几种毛病,吃辣无疑是雪上加霜,还是不要自己作死了。
3. 新鲜辣椒比干辣椒更健康
新鲜的辣椒,富含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等,是极好的蔬菜,在烹饪的时候用的油也相对较少,相比干辣椒,是更好的选择。
在辣椒的美食攻势下,连原本不太吃辣两广地区也已沦陷……
在辣椒的攻势下,还有多少人在坚守?
参考文章:
[1] 中新社报道《中国辣椒产量4000万吨居全球之首》
[2] Bodo C Melnik.Linkingdiet to acne metabolomics, inflammation, and comedogenesis: an update. Clin CosmetInvestig Dermatol. 2015; 8: 371–388.
[3] 张晶,金莎,董蕊,李慧萍.辣椒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国药房.2010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