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姑娘看着自己不小心留下疤痕叹气道:“哎!我这是疤痕体质,总留疤,我也很无奈啊~”但其实,大部分人留下的疤痕只是细细的一条线或浅浅的一个凸起,而真正瘢痕体质的人在人群比例中是极小的。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说说什么叫真正的瘢痕体质。
瘢痕体质是确有其事的
皮肤创伤达到一定程度后,组织修复就必然形成瘢痕。与正常上皮不同,瘢痕内的细胞种类更单一,不能形成毛囊等皮肤附属器,而细胞的排列更混乱,胶原纤维可呈漩涡样排列。
如果伤口愈合后始终与正常皮肤齐平,那么这虽然不是正常上皮,但好歹也是一个正常的瘢痕。如果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高危因素,造成胶原代谢与排列的异常,那么就有可能在伤口愈合后的数周甚至数月后,逐渐增厚、变大,形成增生性瘢痕或是瘢痕疙瘩。
这些高危的因素包括基因、伤口张力、炎症消退的速度和伤口有无异物留存等(但绝不包括吃酱油),其中最可怕、最难以抵挡的因素,就是基因。
瘢痕疙瘩的发生与基因是相关的,表现为其在有色人种之中的发生率比在白种人之中要明显高,且常有家族遗传性,因此临床上存在「瘢痕体质」这种说法。
对于「瘢痕体质」者来说,无论何时何部位受伤都可能留下肥厚的瘢痕。鉴于瘢痕的治疗非常困难,这类人最重要的防护措施就是不要发生达到真皮层的损伤,最好连痘痘都不要挤,纹身也不要尝试,否则都有一定风险给自己带来巨大的困扰。
但瘢痕体质其实很少见
如果按照「无论何时何部位受伤都留下肥厚的瘢痕」这一标准,老实说,我从医8年,说短也不短了,见过的真正的瘢痕体质者寥寥无几,一个手就数完了。
如果一个人抠痘痘抠出血都没有留下瘢痕,生孩子留下了,那很可能不怪基因,是护理得不对。如前所述,肥厚瘢痕的形成除了与个人体质相关,还与一些其他因素相关:
张力:同样以生孩子为例,剖宫产的产妇如果自己的皮下没有什么脂肪,腹部张力小,留下的疤痕就细,如果产妇非常胖,腹壁张力大,伤口一直被拉向两边,最后形成的疤痕就大,而且更易发生增生隆起。因此临床上常给腹部手术者使用有弹力的拉合胶布来减少切口周围张力,预防瘢痕形成。
炎症与异物留存:没有发炎、愈合良好的伤口,更不易留疤。以外伤为例,在程度差不多的擦伤中,受伤后彻底地清创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者,留疤的风险肯定比较低,而假如擅自使用粉剂外敷于皮肤创面止血,就常常造成难以清理的异物留存,而增加留疤风险。
预防性地在愈合的伤口上外用含硅油的乳膏、贴膜等,也可以通过提高局部水合程度的方式避免留疤,这提示肥厚瘢痕的形成也可能与局部皮肤水合程度相关。
也许不久的将来,人类将彻底摆脱瘢痕
今年年初,来自美国的科研团队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阻止瘢痕形成的文章[1]。文章中说明了他们如何通过诱导毛囊和脂肪细胞形成,改变伤口愈合后局部的细胞结构,使其再生为与正常基本一致的自然的皮肤,而不是瘢痕。
这项技术如果能走出实验室,到达临床推广,那么人类将有可能永恒地挥手告别瘢痕。正如在天花已经被灭绝的现在,许多孩子看到爷爷奶奶们手臂上的椭圆形疙瘩会觉得奇怪,未来的孩子们在听到「好了伤疤忘了疼」这句话时也可能会感到不明所以:伤疤是什么?从来没见过啊。
参考文献
[1]Maksim V. Plikus, Christian F. Guerrero-Juarez, Mayumi Ito, Yun Rose Li, Priya H. Dedhia, Ying Zheng.Regeneration of fat cells from myofibroblasts during wound healing,Science 05 Jan 2017.DOI: 10.1126/science.aai8792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
相关阅读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