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今天是属于教师们的节日,他们白天耕耘在三尺讲台, 深夜伏案挑灯备课,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容易被咽炎、静脉曲张、颈椎病等疾病困扰。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职业病”,今天,老师们在收到鲜花和掌声的同时,也请收下这份疾病护理小贴士。
过度用嗓——慢性咽炎
慢性咽炎是指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慢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其病因多与不良生活习惯、鼻咽部的疾病有关。 该病多见于成年人,病程长,不易治愈,常有咽部痒、痛等不适,晨起频繁刺激性咳嗽、恶心等表现。而慢性咽炎在教师中的发病率高达81%,远远高于其他人群。同时,在教师的常见疾病中,慢性咽炎发病率也占到了44.69%,居教师常见疾病之首。 教师的职业特点,使他们长期处于用嗓过度,声带得不到休息的情况中,因此他们的声带与其他人群相比更容易疲劳或损伤,从而大大增加了咽部疾病发生的机率。此外,长期的粉尘刺激,也加重了咽部负担,从而更容易致病。 对此,老师们要注意掌握发声技巧,避免高声、厉声讲话,或者使用一些扩音辅助工具,以减轻声带负担;当出现嗓子疼、声音嘶哑等情况时,要及时就医治疗。 平时也要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不抽烟喝酒,减少咽部刺激。
长时间站立——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是指静脉出现隆起、扩张、迂曲等表现,可发生于多个部位,其中较常见的有下肢静脉曲张、精索静脉曲张、胃底食管静脉曲张、眼眶静脉曲张等。 其中下肢静脉曲张最为常见,在我国的发病率高达8%~10%,多见于长期站立工作、久坐者。 教师等职业人群,由于工作需要,站立时间要比其他工作者更久一些,而受重力影响血液回流受阻,容易淤积,增加静脉负担,容易引起瓣膜功能的异常,从而导致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 发病初期,患者多有酸胀不适和疼痛的感觉,同时有肢体沉重感,易疲劳,有时可伴小腿肌肉痉挛现象,多在久站或午后感觉加重,而在平卧或患肢抬高时明显减轻。 病变后期,则以静脉曲张引起的并发症为主。受损的静脉隆起、扩张、迂曲,尤以小腿大隐静脉走行区为重。 病程较长者,于小腿、特别是在踝部皮肤常出现营养性改变,包括皮肤萎缩、脱屑、色素沉着、皮肤和皮下组织硬结、湿疹和溃疡形成。 老师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注意控制站立和久坐时间,在课堂上可以适时走动活动双腿,课间适当做一些强度不大的肢体活动,非工作时间可以抬高双腿以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舒缓下肢静脉压,使血液不至于沉积。 长期伏案——颈腰椎疾病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导致颈部软组织和椎体动、静力平衡失调,产生椎间盘突出(或膨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从而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根、脊髓、血管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慢性腰肌劳损是一种积累性损伤,主要是因为腰部肌肉疲劳过度,致使腰部肌肉、筋膜及韧带持续性牵拉,肌肉内压增加,供血受阻,引起肌纤维在收缩时消耗的能源不能及时补充,局部产生积聚过多的乳酸,抑制腰部正常的代谢,这些产物不能及时清除,引发炎症、粘连,如此反复,导致组织变性,引起慢性腰痛。
教师们由于长期低头弯腰伏案工作, 长期手臂抬高板书,使颈部、腰部肌肉长时间处于牵拉状态, 易造成相关部位软组织疲劳、肌肉损伤, 进而发展成颈椎失稳,小关节错位,肌肉、筋膜和韧带损伤,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其中幼师群体由于长时间固定弯腰,使躯体重量全由脊柱(尤其是腰椎)及骨盆、下肢负荷,长期负重更容易造成脊柱变形、腰背肌肉酸痛、膝软足麻、腰肌劳损等。 对此,老师们要注意在工作中经常调整姿势,经常做颈部、腰部保健操以促进颈部血液循环,并注意适度的运动与充分的休息。 压力过大——心理健康
受学生升学成绩、校园人际关系、各种考核等问题的影响,教师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较低。据相关调查显示,近20年间, 教师心理健康整体水平降低, 且逐年加剧,主要表现为职业倦怠和躯体症状。 一方面,老师不但要对学生的成绩负责,还要对学生的校园安全负责,承担着来自家长、学校、学生、社会方面的巨大压力, 以致经常处于紧张、焦虑、恐惧、失眠之中。 另一方面,教师群体的工作时间长,工作量大,工作时间与个人生活时间往往相混合,尤其是毕业班教师、班主任教师,经常早出晚归,承担着巨大的教学任务及其他任务(如班级考核、检查等)。 而与之相对的,是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一般,社会地位也日渐下降,付出与所得差距较大,因而更容易产生抑郁、自我怀疑等心理状况。 对此,学校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适当减轻工作强度,定期举行心理健康培训,释放教师的工作压力,提升教师的归属感。 有关部门应大幅度提高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减少教师的心理不平衡感,建立起职业自豪感, 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老师们也要学会自我调节,关心并正视自己的心理健康,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选择正确的、适合自己的方式排解压力,当无法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时,要积极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