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世界第二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仅次于阿尔茨海默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欧美国家60岁以上帕金森病患病率达到1%,80岁以上超过4%。
我国现有帕金森病患者超过 270 万人,每年新发患者人数达 10 万人以上。患病率与欧美国家相似,65 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 1% ~ 2%,85岁以上的群体患病率高达 4%。
该病最早由英国内科医生James Parkinson在其1817年发表的一篇名为《震颤麻痹论文》(Essay on the Shaking Palsy)中系统描述,之后1997年,欧洲帕金森病联合会将James Parkinson医生的生日——4月11日——定为“世界帕金森病日”。
(图源:图虫创意)
颤抖、肢体僵硬、动作迟缓、失眠、嗅觉丧失、痴呆……这些都是帕金森病的显著症状。该病目前无法治愈,随着疾病的进展,帕金森病的各项症状会逐渐加重,进而严重损害患者的日常活动。
但若及早发现并干预治疗,就可以显著改善帕金森患者的症状,并维持其较高的生活质量。
帕金森的发病机制
早在4500年前,古印度医学体系中记载了一种名叫“kampavata”的疾病,其表现有震颤(kampa)和缺乏肌肉运动(vata),1817年,英国内科医生James Parkinson首次对此病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直到20世纪早期人们才充分理解了帕金森病的病理学。
1912年,德国病理学家Frederick Lewy报道了在多个脑区域发现了神经元细胞质包涵体。1919年,Tretiakoff观察到帕金森病最关键的异常是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 SNc)神经元的丢失。
20世纪5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了多巴胺的重要性,且发现其在基底节的耗竭是理解帕金森的病理生理学和病理生物化学的关键。
也就是说,帕金森病主要是由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纹状体内多巴胺含量显著降低导致。但是,关于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图源:图虫创意)
相关研究表明,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缺陷、蛋白质错误折叠和聚集、胶质细胞增生等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中起重要作用。
1. 氧化应激: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过度产生会导致氧化应激,氧化应激通过自由基损伤神经元,且特别容易影响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
2.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功能障碍、线粒体 DNA 突变、与线粒体相关的核 DNA 基因突变、以及与线粒体相关的突变蛋白的存在都与帕金森病有关。
3.蛋白过度表达和聚集: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可溶性α -Syn单体最初形成低聚物,然后逐渐结合形成小的原纤维,最终形成大的且不溶性的 α-Syn 纤维(即构成路易小体的主要成分),而在中脑特定脑区黑质致密部形成路易小体是原发性帕金森病的主要病理特征之一。
(帕金森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图源:参考文献[3])
4.神经炎症:神经炎症是帕金森病的特征之一,与帕金森病风险相关的基因如 LRRK2 存在密切的关系。实验表明,神经炎症能促进 α-Syn 错误折叠、聚集从而诱导帕金森病的先天免疫和适应免疫。
5.Ca2+稳态受损: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活动受到 Ca2+ 载体的调节和 Ca2+ 稳态影响,线粒体动力学的改变与内质网之间接触位点的形成有关,适当的内质网-线粒体通讯是维持线粒体生物能量学、Ca2+稳态和细胞生存所必需的。
对 Ca2+信号工具和其他成分的破坏可能会由于过量 Ca2+ 内流而导致脆弱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退化。
帕金森的早期症状
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包括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症状多样,起病隐匿,不易察觉,许多患者通常是在家人或朋友的提醒下才发现自身的运动性症状,而非运动性症状只有自己才能察觉,且发现较晚。
非运动性症状
1)嗅觉障碍:嗅觉减退或缺失存在于超过90%的患者中,通常为双侧,且可能先于多巴胺缺陷导致的运动性症状出现。
虽然嗅觉减退并不存在于每例帕金森病患者中,但它的存在或发展可能会成为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出现运动性症状前的特异性标志,尤其当嗅觉减退与其他早期临床表现、影像学证据或生物学标志物相关联时,如静止性震颤和认知功能障碍。
2)焦虑和抑郁:焦虑影响了 60%的 PD 患者,包括广泛性焦虑(焦虑、恐惧和烦恼)、恐慌症、社交恐惧症,其通常伴随抑郁。
焦虑可出现在帕金森病运动性症状之前,表明其可能与黑质纹状体通路的异常状态相关。抑郁在临床也很普遍,影响着 35%的 PD 患者。
与非帕金森病抑郁患者相比,其对抑郁的自知力更为缺乏。此外,认知衰退和痴呆、精神病发作、焦虑、睡眠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也与帕金森病的抑郁风险增加有关。
3)睡眠障碍:睡眠和觉醒障碍影响着大多数帕金森病患者,其程度随患病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白天嗜睡可与夜间睡眠障碍相区别,夜间睡眠障碍包括疾病或药物相关性失眠,如睡眠断断续续、觉醒时间延长、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周期性肢体运动、不宁腿综合征和静坐不能。
(图源:图虫创意)
夜晚当药效消失时,运动性症状会再次出现,肌张力障碍、噩梦、幻觉、夜尿等均会加剧睡眠障碍。帕金森病患者的失眠症状可能与疾病的病理有关,但多巴胺能药物的治疗效果却微乎其微。
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症状普遍存在于帕金森病患者中,其可能先于运动性症状出现,包括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胃肠功能失调、心血管功能异常、多汗、便秘等。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理基础为其调节区域的神经元缺失及路易小体形成,包括下丘脑、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心脏及泌尿系统等神经丛分布,深入研究有助于帕金森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很有意义。
运动性症状
帕金森的运动性症状较为典型,但与非运动性症状相比,其出现时间较晚,这可能是由于神经保护机制或自动补偿机制发挥了作用,如残存多巴胺神经元的侧支轴突再生。
运动性症状主要包括以下 4 种:
1)震颤:帕金森病早期的震颤不够典型,多数仅表现为兴奋或精神紧张时的微小颤动,无典型“搓丸样”动作,且与情绪、注意力相关,需与其他引起震颤的疾病相鉴别,如特发性震颤、焦虑抑郁和精神性药物引起的震颤及酒精中毒等。
(图源:图虫创意)
2)肌强直:患者早期出现肢体僵硬,即令患者将双肘置于桌面上,使前臂与桌面垂直,腕关节放松。对于正常人,前臂与腕关节约呈 90°屈曲,而帕金森病早期患者腕关节或多或少仍呈伸直状态,状如路标,称为“路标现象”。
帕金森病早期最常出现的是肩部不适及疼痛,易被误诊为滑囊炎、关节炎或回旋肌群的损伤。
3)行动迟缓:患者表现为随意运动减少,行动缓慢、笨拙,如穿衣系扣、系鞋带等动作缓慢,面部表情及瞬目减少,双眼凝视,写字也越来越小,行走时碎步,摆臂动作及幅度减少,说话语速变慢,音调变低,做快速重复性动作(拇、食指对指)时速度缓慢和幅度减小。
(图源:图虫创意)
4)姿势平衡障碍:在疾病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表现为走路时上肢摆动幅度减小,次数减少,下肢拖拽,有时行走中全身僵住,称为“冻结” 现象。同时,起步及转身困难,步伐越来越小,越走越快,呈前冲状态,且不能及时停止,称为“慌张步态”。
当发现自己或家人出现以上症状时,要及时就医诊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帕金森的预防及治疗
尽管帕金森病多见于老年人群,但近年来有年轻化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有些患者的发病年龄早于50岁,占帕金森病的5%~10%。
虽然目前对原发性帕金森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主要与年龄老化、遗传和环境等综合因素有关。而继发性帕金森病则多由脑炎、脑动脉硬化或锰、一氧化碳中毒等原因所致。
因此,从以下方面进行干预,或可实现对帕金森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1.防治脑动脉硬化是预防帕金森病的根本措施,临床上要认真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
2.避免或减少接触对人体神经系统有毒的物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锰、汞等;
3.避免或减少应用奋乃静、利血平、氯丙嗪等诱发震颤麻痹的药物;
4.加强体育运动及脑力活动,延缓脑神经组织衰老;
5.发现老年人有嗅觉障碍、睡眠障碍、焦虑抑郁、上肢震颤、手抖、动作迟缓等帕金森病先期征兆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争取早诊断、早治疗。
(图源:图虫创意)
若确诊帕金森病,也不要太悲观、紧张,该病目前虽然不能被治愈,但通过药物治疗、手术治疗、肉毒毒素治疗、运动疗法、心理干预、照料护理等,可有效改善或延缓症状、避免或降低不良反应、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
在众多治疗方法中,药物治疗是首选,且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不佳时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肉毒毒素注射是治疗局部痉挛和肌张力障碍的有效方法,运动与康复治疗、心理干预与照料护理则适用于帕金森病治疗全程。
(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流程/图源: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
需要注意的是,帕金森病容易受到内环境不稳定的干扰,如果有感染、离子紊乱、精神情感刺激等发生,会加重帕金森病自身的症状,如震颤、强直以及加重行动困难等。因此药物治疗期间一定要遵医嘱服用,不要随意改动或删减药物。
编辑:春雨医生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0, 53(12) : 973-986. DOI: 10.3760/cma.j.cn113694-20200331-00233.
[2]Manyam BV. Paralysis agitans and levodopa in "Ayurveda": ancient Indian medical treatise. Mov Disord 1990; 5:47.
[3]肖雪洋,武治印,胡琳珍. 帕金森发病机制及其最新治疗策略[J].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3(5):514-521. DOI:10.3969/j.issn.1000-2375.2021.05.007.
[4]王营飞,贺娟,张学敏. 帕金森病的早期症状与诊断方法研究进展[J]. 医学综述,2018,24(12):2441-2445. DOI:10.3969/j.issn.1006-2084.2018.12.028.
[5]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 早发型帕金森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21,20(2):109-116. DOI:10.3760/cma.j.cn115354-20201119-00903.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