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越来越不好使?可能都是这些“小动作”害的

T- T+
2022-03-02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对于一个健康人来说,人体从耳朵获取的外界信息量仅次于眼睛,听觉在生命的各个阶段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实生活中,环境噪音、不良用耳习惯、耳部感染……都在伤害着我们的听力。


据世界卫生组织2021年发布的《世界听力报告》显示,听力损失目前影响着全球超过15亿人,其中4.3亿人听力较好的耳朵有中度或以上程度的听力损失;到2050年,将有近25亿人将患有某种程度的听力损失,其中至少7亿人将需要康复服务。

 

春雨医生

(图源:图虫创意)

哪些因素会损伤我们的听力?耳鸣是听力下降的征兆吗?生活中如何保护我们的听力?
 

为什么会发生听力损失?


我们的耳朵包括三个主要区域:外耳,中耳和内耳。
 
声波穿过外耳并在鼓膜处引起振动;耳膜和中耳的三个小骨头传播到内耳时会放大振动;在那里,振动通过内耳中蜗牛状结构。
 
数以千计的细小毛发附着在耳蜗的神经细胞上,帮助将声音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之后大脑将这些信号转化为声音。
 
 春雨医生
(图源:Inner Ear Hair Cells | pixshark.com)

这其中的任何一个过程出现异常,都可能导致听力损失。

在婴幼儿时期,遗传因素(遗传性听力损失)、宫内感染(如风疹和巨细胞病毒感染)、出生时缺氧、新生儿严重黄疸、低出生体重等都可能造成听力损失。

 

童年及青春期的听力更容易受到慢性耳感染(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内积液(慢性非化脓性中耳炎)、脑膜炎和其他感染的影响。

 

在成年及老年阶段,听力损失的常见因素是慢性病、吸烟、耳硬化症、年龄相关性感觉神经变性及突发性耳聋。

 

春雨医生

(随着年龄增长,内耳结构会发生退化/图源:《夏洛特烦恼》)


此外,耳部或头部受伤、巨大的噪音/声音、耳毒性药物、工作相关耳毒性化学物质、营养不良及病毒感染和其他耳部疾病可跨越任何生命阶段造成听力损失。


在生活场景中,不正确戴耳机、频繁抠耳屎、大力擤鼻涕都可能造成听力损伤。长时间、高音量佩戴耳机,相当于耳朵持续接受噪音刺激,耳蜗血管容易出现血液循环障碍,毛细胞会因为供血供氧不足,进而产生新陈代谢异常,最终导致毛细胞的损伤和脱落。
 
经常盲掏耳朵的话,可能会损伤耳道,刺激耳道分泌更多耳屎,甚至鼓膜穿孔导致听力受损。即使是用棉签掏耳朵也不安全,掉落的棉絮可在耳道内引起感染。


春雨医生

(图源:图虫创意)

两个鼻孔一起用力擤鼻涕,会导致鼻腔压力骤增,一小部分鼻涕带着细菌病毒会进入鼻咽部,再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从而导致中耳炎甚至鼻窦炎,对耳朵造成损伤。
 

出现耳鸣就是听力受损吗?



相信很多人都有耳鸣的经历,但总是查不出耳鸣的原因,这是因为耳鸣病因复杂,是常见耳部和全身疾病的早期信号。
 
神经衰弱、情绪不稳以及工作中压力大会导致耳鸣;患有肾脏、肝脏疾病、糖尿病、结核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当这些疾病导致全身功能紊乱时,也会出现耳鸣症状,但这种耳鸣一般会随着这些疾病的痊愈而消失。
 
药物中毒会引起剧烈耳鸣,停药后即好转,治疗及时的话,一般不影响听力;听神经瘤、颅脑外伤等也会导致耳鸣,尤其是单侧耳鸣者更应注意肿瘤等疾病的存在。


春雨医生

(图源:图虫创意)

不过,耳鸣通常还是与听力损失及老龄化有关,外耳、中耳、内耳任何部位的病变,都可能出现耳鸣,老年全身功能减退也会经常出现耳鸣。
 
大多数研究报告保守估计成人耳鸣患病率为10%~19%,约1/3的老年人存在对耳鸣的长期感知。《欧洲多学科耳鸣指南》认为,耳鸣多与一定程度的耳蜗损伤有关。
 
因耳鸣就诊后,医生首先会检查耳内有无异常,并进行听力检查以及一些测定耳鸣的检查,还会通过常规的鼻咽检查寻找病因。必要时还会建议患者做心、肺、神经系统的相关检查来寻找病因。


如何保护听力?



生活中大多数的听力损失都是可以预防的,出现听力下降、持续1~2天的耳鸣等情况后,及时就诊接受治疗也可以避免疾病进一步加重。



1.免疫接种:对于儿童来说,及时接种疫苗不仅可以预防相应的疾病,而且可以预防相关疾病带来的听力损失,以及避免罹患疾病后使用一些药物治疗造成的听力损失。


2.远离噪音环境:噪音会对内耳毛细胞造成持续损伤,而在长期的噪音影响下,毛细胞会发生永久损害,因此,尽量少去环境嘈杂的场所,减少暴露于噪声的机会;需要长时间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应该佩戴耳塞等防护设备。


春雨医生

(图源:图虫创意)


3.合理使用耳机:使用耳机时,建议音量不要超过设备最大输出的60%,且每次听时间不超过60分钟,一旦出现耳部不适,应该暂停使用。


4.谨慎用药:一些用于治疗新生儿感染、疟疾、耐药性结核病、抗肿瘤的药物及中药(如乌头碱)、重金属盐(贡、铅、砷等)等具有耳毒性,应尽量避免使用,必须使用时,一定要在用前仔细询问家族史,并严格掌握剂量和方法,使用中要严密注意不良反应并定期测查听力,一旦出现耳鸣、耳聋、面部蚁行感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5.少掏耳朵:不管是挖耳勺、指甲、火柴棒,还是棉签,都容易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甚至造成鼓膜穿孔,一般耳屎可随着人体的移动、咳嗽、咀嚼等动作自己排出来,如果是油性耵聍,相对不容易排出,可定期到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让专业医生帮你处理。


春雨医生

(图源:图虫创意)


6.健康生活:作息规律,避免劳累,合理减压,饮食均衡,戒烟限酒,适量运动。


7.定期检查:经常长时间高音量听歌的人、在嘈杂环境工作的人、使用有损听力的药物的人,以及60岁以上的人,都是听力损伤的高风险人群,需要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春雨医生

(以上人群可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图源:WHO)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听力损失可直接导致言语、心理、认知、行为和社会情感的发育迟缓,但他们表达能力有限,因此家长更需要经常为其进行听力筛查,尤其是发现孩子经常对外界声音反应迟钝的时候,通过早期干预可将听力损失降至最低。

 

 


 

编辑:春雨医生

参考文献:
[1]WHO,世界听力报告,https://cdn.who.int/media/docs/default-source/documents/health-topics/deafness-and-hearing-loss/world-report-on-hearing/wrh-exec-summary-ch.pdf?sfvrsn=feb8d533_30&download=true
[2]卢兢哲,钟萍,郑芸.欧洲多学科耳鸣指南:诊断、评估和治疗[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0,28(01):110-114.
[3]林枫. "突聋"年轻化, 预防听力损失10建议[J]. 江苏卫生保健,2021(9).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