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天命不一定知,有没有结直肠癌必知

T- T+
2021-12-09
据当地媒体8日报道称,巴西著名足球运动员贝利于当地时间7日再次住院,继续进行结肠肿瘤治疗。现年81岁的“球王”贝利曾于今年9月份在例行体检时发现了结肠中的肿瘤,随后接受了结肠肿瘤手术并留院观察1个月。

 
不管在中国还是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死亡率都位居前五,像此前日本音乐家坂本龙一、 美国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黑豹扮演者)都曾罹患结直肠癌。
 
虽然尚不清楚结直肠癌的具体发病机制,但现代医学研究认为,结直肠癌的发生与饮食、久坐、癌前病变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且,定期筛查也可以显著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


据2018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分别位居第3及第5位,新发病例37.6万,死亡病例19.1万。其中,城市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年轻化趋势明显。
 
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改善,吃得越来越好,动得越来越少,患病风险也越来越高。
 
与结直肠癌相关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遗传

遗传易感性在结直肠癌的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遗传性结直肠癌发病率约占结直肠癌总体发病率的6%,如果你的直系亲属具有结直肠癌病史,你就属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2.年龄

结直肠腺瘤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增加,并且恶变的概率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显著增加,流行病学显示,我国人群结直肠癌发病率自40岁开始上升,在50岁起呈现显著上升趋势。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患者肠道功能障碍和便秘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肠道更容易受慢性炎症刺激,使黏膜发生病变。


春雨医生

(图源:图虫创意)


3.性别

结直肠癌有些“重男轻女”,男性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这与女性患者雌激素、孕激素浓度高于男性有关,雌激素、孕激素对细胞激素受体有拮抗作用,能够降低女性患病率。

4.代谢综合征

代谢综合征是以肥胖、糖尿病/高血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代谢异常的集合,大量研究指出,代谢综合征或其组分与包括结直肠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都存在密切关联。


其诱发结直肠癌机制可能与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累积等有关。

5.饮食

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习惯也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摄入过多糖类或脂肪会增加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的发生,进一步增加结直肠癌发生风险;过多摄入肉类饮食,会刺激胆汁大量分泌,从而刺激到肠道黏膜;低纤维使肠道蠕动减慢,导致肠道内容物的传递和排出减慢,一些有害物、致癌物在肠道的停留时间增加,就更容易刺激到肠粘膜,升高致癌风险。

6.久坐

久坐是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和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肥胖、心血管事件、癌症等多种疾病相关。


《英国国际流行病学杂志》发表的研究发现,久坐办公的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会增加44%,而适当运动可减少患结直肠癌的风险。

7.吸烟喝酒

吸烟可导致至少20种癌症,饮酒同样与口腔、口咽、喉咽、食管、结肠、直肠、肝、胆管、喉、乳腺等多种癌症密切相关。


春雨医生

(图源:参考文献[4])


定期筛查至关重要


据统计,在我国,85%以上的结直肠癌发现时即属于晚期,即便通过以手术为主的化疗,放疗等综合治疗,患者5年生存率也不超过40%,而早期结直肠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5%,甚至完全可治愈。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一般遵循“腺瘤—癌”的过程,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左右,但该病早期发展缓慢,具有隐匿性,几乎没有症状,或仅有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等出现便血、腹痛或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已经是中晚期了。
 
因此,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对于早诊早治至关重要。建议健康人群从50岁起应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免疫法粪便隐血检测,推荐筛查周期1年1次。


春雨医生

(图源:西安交大二附院)


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推荐筛查周期3年1次或1年1次。


问卷评估风险,简单易行,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无推荐周期,缺点是敏感性不高。


结直肠镜检查,它是发现肠道肿瘤最敏感的手段。多用于无症状人群早诊筛查,推荐筛查周期为5~10年1次。


对于高危人群,要将筛查年龄提前到40岁

高危人群

一级亲属具有结直肠癌病史(包括非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和遗传性结直肠癌家族史);


本人有癌症史或肠道腺瘤、息肉史;


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最后,结合前面结直肠癌的高危因素,日常生活中对结直肠癌的预防就是一道送分题啦:建议大家保持低脂、高纤维、膳食蔬菜水果的饮食方式,少吃高蛋白、高脂肪及高糖食物,注意戒烟和限酒,加强体育锻炼(如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控制好自己的腰围和体重~
 
 
 
 

编辑:春雨医生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0年版)[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6):601-625. DOI:10.19538/j.cjps.issn1005-2208.2020.06.01.
[2] 乌日嘎,宋晓彪,梁永贵,等. 结直肠腺瘤发病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1,30(10):1235-1244. DOI:10.7659/j.issn.1005-6947.2021.10.013.
[3] 宋洁,王静,张晓岚. 《2021年美国胃肠病学会结直肠癌筛查指南》解读[J]. 临床荟萃,2021,36(9):828-831. DOI:10.3969/j.issn.1004-583X.2021.09.013.
[4]邹小农,贾漫漫,王鑫,支修益.《2020全球癌症报告》要点解读[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21,28(01):11-18.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