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坐车的时候,朋友还在和春雨君哭诉,自己隔三差五地耳鸣,几乎已经成习惯了,去医院检查了不下5次,都找不出具体原因。
耳鸣、耳痛甚至突发性耳聋,当代年轻人的耳朵是越来越不好了。据统计,我国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每年新增听力残疾人逾30万,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最多的国家。你有没有耳机一戴就是一天的习惯?是不是把掏耳屎当做特别爽的一件事情?这些生活中的小习惯,可能都在伤害你的听力。“太长不看”版:
1.在声音传导、形成的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可能导致听力减退,感染、外伤、肿瘤、免疫、药物、异物等是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
2.一般情况下,耳屎是不用经常掏的,耳屎在空气中干燥形成薄片,借咀嚼、张口等运动可脱落排出
3.耳鸣病因复杂,是常见耳部和全身疾病的早期信号,常与听力损伤有关
我们的耳朵主要有三个区域:外耳,中耳和内耳。声波穿过外耳并在鼓膜处引起振动,耳膜和中耳的三个小骨头传播到内耳时会放大振动。在那里,振动通过内耳中蜗牛状结构,数以千计的细小毛发附着在耳蜗的神经细胞上,帮助将声音振动转化为电信号,并传递到大脑,大脑再将这些信号转化为声音。(图源:Inner Ear Hair Cells | pixshark.com)以上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异常,都可能导致听力减退,感染、外伤、肿瘤、免疫、药物、异物等是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损坏内耳:衰老或暴露于噪音中可能会导致耳蜗中的毛细胞或神经细胞受损,使电信号无法有效传输,进而发生听力损失。
耵聍栓塞:耳屎学名耵聍,是外耳道耵聍腺分泌的一种油脂,具有抗菌、保温保湿、防噪等功能,耳屎分泌过多会阻塞耳道并阻止声波传导。
鼓膜穿孔:高分贝噪音,压力的突然变化,物体刺伤耳膜或感染等都可能导致耳膜破裂并影响听力。
噪音污染:包括突然听到巨响(爆炸声等)、工作环境经常出现嘈杂噪音、长时间使用耳机等。
遗传:有些孩子的基因结构可能使其更容易受到声音损害或老化损害。
药物:一些用于治疗新生儿感染、疟疾、耐药性结核病、抗肿瘤的药物及中药(如乌头碱)、重金属盐(贡、铅、砷等)等具有耳毒性,应尽量避免使用,必须使用时,一定要在用前仔细询问家族史,并严格掌握剂量和方法,使用中要严密注意不良反应并定期测查听力,一旦出现耳鸣、耳聋、面部蚁行感时,应立即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疾病:中耳炎、脑膜炎、麻疹和腮腺炎等疾病都会导致听力损伤。
除了耳屎或异物堵塞耳道,大多数听力损伤是不可逆转、很难治疗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纠正不良用耳习惯,保护耳朵免受伤害。前面我们说,耳屎堵塞耳道,也是造成听力下降的原因之一,那耳屎要不要经常掏一掏呢?其实不用,耳屎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黄色素,还含有少量水分和钾、钠等元素。耳屎产生后一段时间,会随着水分挥发变成干片状,也可能是黏稠状,即“油状耵聍”,均属正常。
一般来说,耳屎是会随着人体的移动、咳嗽、咀嚼等动作自己排出来的,并不会堵塞耳道,也不会影响听力。经常自行掏耳朵的话,可能会损伤耳道,刺激耳道分泌更多耳屎,甚至鼓膜穿孔导致听力受损。而且,这种看着听着都有点恶心的小东西,还具有轻度抗菌、保温保湿、防异物入侵、缓冲声波等作用,清理干净了也不好。如果你担心约会的时候耳屎掉出来太尴尬,可以在早上出门之前,轻轻按摩一下耳朵,清理一下掉出来的耳屎即可。不过,也有一些人是油性耵聍,相对不容易排出,长期积累可能导致耵聍栓塞,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的情况,这种情况建到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医生会用专业器具将栓塞的耵聍取出。
如果耳朵总是特别痒,一天不掏就难受,则要怀疑是不是有耳内感染、过敏或外耳道湿疹等情况,挖耳勺、棉签或手指甲是解决不了的,还是去医院吧。
之所以很多人都有耳鸣的经历,却查不出耳鸣的原因,是因为耳鸣病因复杂,是常见耳部和全身疾病的早期信号。神经衰弱、情绪不稳以及工作中压力大会导致耳鸣;患有肾脏、肝脏疾病、糖尿病、结核病、慢性支气管炎等,当这些疾病导致全身功能紊乱时,也会出现耳鸣症状,但这种耳鸣一般会随着这些疾病的痊愈而消失。药物中毒会引起剧烈耳鸣,停药后即好转,治疗及时的话,一般不影响听力;听神经瘤、颅脑外伤等也会导致耳鸣,尤其是单侧耳鸣者更应注意肿瘤等疾病的存在。
不过,耳鸣通常还是与听力损失及老龄化有关,外耳、中耳、内耳任何部位的病变,都可能出现耳鸣,老年全身功能减退也会经常出现耳鸣。大多数研究报告保守估计成人耳鸣患病率为10%~19%,约1/3的老年人存在对耳鸣的长期感知。《欧洲多学科耳鸣指南》认为,耳鸣多与一定程度的耳蜗损伤有关。因耳鸣就诊后,医生首先会检查耳内有无异常,并进行听力检查以及一些测定耳鸣的检查,还会通过常规的鼻咽检查寻找病因。必要时还会建议患者做心、肺、神经系统的相关检查来寻找病因。总之,如果不想年纪轻轻就因为听力不佳丧失择偶权、社交权,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保护好耳朵,比如耳屎不要乱掏,每天佩戴耳机不要超过3小时,每次佩戴时间要控制在30-40分钟,限制在嘈杂场所的活动时间等。而经常长时间高音量听歌的人、在嘈杂环境工作的人、使用有损听力的药物的人,以及60岁以上的人,都是听力损伤的高风险人群,需要定期进行听力检查。[1]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听力下降,https://www.dayi.org.cn/symptom/1143033
[2]刘蓬,庞建华,郭华民.耵聍栓塞患者耳鸣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22(04):364-366.[3]卢兢哲,钟萍,郑芸.欧洲多学科耳鸣指南:诊断、评估和治疗[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20,28(01):110-114.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