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高糖,甜到忧伤,伤了结肠与直肠

T- T+
2021-05-07
注意控糖啊~
请准备阅读此文的各位看官先放下手里的奶茶、果汁、碳酸饮料......春雨君又又叒来喊大家控糖啦!

 
如果你总是忍不住地想在吃饭的时候、睡醒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心情好的时候、无聊的时候、开会/学习的时候......来一杯肥宅快乐水,那么,请注意以下新闻:
 
近日,来自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50岁以下女性饮用含糖饮料与患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
 

春雨医生

(图源:Gut)

该研究于5月6日发表于《Gut》(肠道)杂志上,研究结果表明,在青春期(13至18岁)和成年期大量饮用含糖饮料会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是不是吓得猛吸两大口压压惊马上放下了手中的饮料?
 


“太长不看”版:


1.成年和青春期含糖饮料摄入量较高与早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

2.每天饮用100ml含糖饮料会导致患癌整体概率增加18%,患乳腺癌概率增加23%,即使纯果汁也会产生同样影响

3.每天食用一份高脂和含糖食物的人群,长痘风险显著增加54%

4.除了含糖饮料的摄入,一些其他环境因素也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如高脂、高肉食、低纤维饮食及低体力活动(久坐)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5.早期结直肠癌可以被治愈,健康人群45岁以上应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含糖饮料与结直肠癌的关联


在过去的20多年间,高收入国家的早发性结直肠癌(EO-CRC,诊断年龄在50岁以下)发病率一直在上升。在美国,早发性结直肠癌已成为第二常见癌症,并且是50岁以下人群癌症死亡的第一大原因。
 
如在漫威系列电影中出演黑豹一角的著名演员查德维克·博斯曼,就因结肠癌去世。

 春雨医生
(《黑豹》主演查德维克·博斯曼,图源网络,侵删)

而结直肠癌的发病在我国同样不容乐观。根据2018年《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患者约43万人,死亡病例约28万人。
 
尽管许多流行病学研究已经筛选了多种与早发性结直肠癌有关的环境因素,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团队此前也发现一些不良饮食习惯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但他们还未将影响因素定位在特定的营养物质或食物上。
 
我们已经知道含糖饮料的摄入与代谢健康有关,如2型糖尿病和肥胖。但这类高糖饮料是否会导致年轻人结直肠癌发病率上升,目前尚不清楚。与早发性结直肠癌发病率一样,这类饮料的消费量在过去20年间也有所增加,其中20至34岁人群的消费量最高。
 
对此,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护士健康研究II》(Nurses' Health Study II)的数据,这是一项大规模人口研究,跟踪调查了11.65万名女护士从1991年到2015年的健康状况。
 
参与者每四年要回答一些关于饮食的问题,包括他们喝饮料的种类和估计的数量。在所有参与者中,超过41000人也被要求回忆他们青少年时期的饮料饮用习惯。
 
之后,研究人员在11.65万名参与者中确诊了109例早发性结直肠癌。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

(成年后摄入含糖饮料与患大肠癌的风险,图源:参考文献[1])

研究结果显示,与每周饮用少于一份(一份为8盎司,约236.568毫升)含糖饮料的女性相比,每天饮用两份或两份以上含糖饮料的女性患早发性结直肠癌的风险约为2.2倍。
 
而13岁到18岁之间,每增加一天的含糖饮料摄入量,患早发性结直肠癌的风险就增加32%。
 
无独有偶的是,近期来自首尔大学和哈佛大学的研究团队同样发现,13-18岁时糖或含糖饮料摄入越多,成年后患结直肠腺瘤的风险越高。
 

春雨医生

(图源:Gastroenterology)

具体而言,每天果糖能量占比每增加5%(约合35 g果糖),患结直肠腺瘤风险升高17%。
 
总之,以上研究都表明,成年和青春期含糖饮料摄入量较高与早发性结直肠癌的发生风险显著相关。
 

含糖饮料的其他危害


实际上,含糖饮料对健康的影响,早已是“臭名昭著”。此前,多项研究表明,含糖饮料会显著增加超重或肥胖风险,并增加2型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
 
2019年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The BMJ)的两篇文章均指出,每天饮用100ml含糖饮料会导致患癌整体概率增加18%,患乳腺癌概率增加23%,即使纯果汁也会产生同样影响。
 

春雨医生

(图源:123RF)

这种潜在的关联可能是由于含糖饮料与肥胖风险相关,肥胖又被认为是许多癌症的一个强风险因素。
 
除肥胖外,含糖饮料与癌症之间联系的机制还可能涉及血糖负荷引起的抵抗,这与乳腺癌、肝细胞癌和糖尿病相关的癌症有关。
 
此外,含糖饮料中的化合物,如含有焦糖色素饮料中的4-甲基咪唑可能对人类致癌(属于2B类致癌物)。
 

春雨医生

(图源:123RF)

如果你觉得癌症离自己较远,那么更贴近生活的影响是:高脂及高糖饮食,与痤疮(痘痘)风险飙升密切相关。
 
去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皮肤病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天食用一份高脂和含糖食物的人群,长痘风险显著增加54%。
 
具体到不同食物为:
 


每天喝一杯(200ml)含糖饮料,长痘的风险显著增加18%;


每天喝一杯(200ml)牛奶,长痘的风险显著增加12%;


长期吃高热量食品,长痘风险显著增加13%。


而这种关联也是剂量依赖性的,吃得越多,风险越高:每天5杯牛奶(1升),风险升高76%;每天5杯(1升)含糖饮料,风险升高119%;一整餐都是高脂和高糖食品,风险更是升高了7倍之多。

所以,为了健康和美貌,还是控糖吧!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每人每日摄入添加糖不要超过50克,最好控制在25克以下。
 
而“添加糖”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制备过程中被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及糖浆,包括白砂糖、绵白糖、红糖、玉米糖浆等,主要用在饮料、果汁、甜点和糖果等的生产中。
 

结直肠癌的筛查及预防


回到前文,除了含糖饮料的摄入,一些其他环境因素也会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如高脂、高肉食、低纤维饮食及低体力活动(久坐)与结直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结直肠癌的早期发展缓慢,具有隐匿性,几乎没有症状,或仅有腹胀等非特异性症状,等出现便血、腹痛或体重减轻等症状时,已经是中晚期了。
 
但结直肠癌是一种可以治愈的癌症,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I期5年存活率为90%以上。
 
因此,健康人群45岁以上应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免疫法粪便隐血检测,推荐筛查周期1年1次。


多靶点粪便DNA检测,推荐筛查周期3年1次或1年1次。


问卷评估风险,简单易行,最容易被大众所接受,无推荐周期,缺点是敏感性不高。


结直肠镜检查,它是发现肠道肿瘤最敏感的手段。多用于无症状人群早诊筛查,推荐筛查周期为5~10年1次。


如果你是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则需要将筛查的年龄再往前提:
 

  • 亲戚患有结直肠息肉或结直肠癌;


  • 患有炎症性肠道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 


  • 患有遗传性疾病,如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等。


总之,大多数结直肠癌可以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而避免,因此建议大家保持低脂、高纤维、膳食蔬菜水果的饮食方式,少吃高蛋白、高脂肪及高糖食物,注意戒烟和限酒,加强体育锻炼(如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并控制好自己的腰围和体重~
 
 

编辑:春雨医生

参考文献:
[1]Hur J, et al.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in adulthood and adolescence and risk of early-onset colorectal cancer among women. Gut. May 6, 2021. DOI: 10.1136/gutjnl-2020-323450
[2]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制订专家组. 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J].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8,21(10):1081-1086. DOI:10.3760/cma.j.issn.1671-0274.2018.10.001.
[3]Joh HK, Lee DH, Hur J, et al. Simple Sugar and Sugar-Sweetened Beverage Intake During Adolescence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Precursor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1 Mar 19]. Gastroenterology. 2021;S0016-5085(21)00537-0. doi:10.1053/j.gastro.2021.03.028
[4]Chazelas E, Srour B, Desmetz E, Kesse-Guyot E, Julia C, Deschamps V, Druesne-Pecollo N, Galan P, Hercberg S, Latino-Martel P, Deschasaux M, Touvier M. Sugary drink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cancer: results from NutriNet-Santé prospective cohort. BMJ. 2019 Jul 10;366:l2408. doi: 10.1136/bmj.l2408. PMID: 31292122; PMCID: PMC6614796.
[5] Briggs A. "Sin taxes"-the language is wrong, but the evidence is clear. BMJ. 2019 Jul 11;366:l4616. doi: 10.1136/bmj.l4616. PMID: 31296555.
[6]Penso L, et al., (2020). Association Between Adult Acne and Dietary Behaviors: Findings From the NutriNet-Santé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JAMA Dermatol, DOI: 10.1001/jamadermatol.2020.1602.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