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总治不好?听听专家怎么说

T- T+
2020-08-14
来自中国慢性胃炎研讨会的相关资料显示,国内有超7亿人患有慢性胃炎,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

来自中国慢性胃炎研讨会的相关资料显示,国内有超7亿人患有慢性胃炎,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

 

日常生活中总遇到这样一些症状,如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胀,胃痛,反酸甚至出现睡眠障碍等。这很可能是慢性胃炎找上你了!很多慢性胃炎患者经常问:为什么这么一种常见病,反反复复,总治不好呢?


春雨医生


慢性胃炎本身与胃癌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在发现胃部不适时,若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对症下药,可以通过调理控制住病情。但如果任由炎症发展,长时间得不到有效治疗和调养,慢性胃炎就容易发展成胃溃疡,进而有可能发展成胃癌。

 

2020年8月12日,春雨医生为大家邀请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肠道微生态与幽门螺杆菌学会副主任委员王蔚虹医生,为大家在线答疑“为什么慢病胃炎总治不好,应该如何治疗?”


春雨医生

 

什么是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简单来说,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慢性的胃粘膜的病变,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意义的胃炎(gastritis) 概念:

春雨医生

中国版教科书(《实用内科学》第13版)对胃炎的定义:胃炎是一种病理状态,指胃黏膜对各种损伤的炎症反应过程,通常包括上皮损伤、黏膜炎症反应和上皮再生三个过程。

 

据王蔚虹主任介绍,慢性胃炎是各种病因导致的胃粘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胃粘膜本身有自己天然的保护性因素,其中包括粘膜碳酸氢盐屏障、前列腺素、胃黏膜血流、细胞屏障及更新再生,因此我们正常的胃粘膜是不怕酸的。

 

但一些侵蚀性因素会导致我们的胃粘膜破损,严重的还会出现溃疡,其中包括幽门螺杆菌,酸和蛋白酶,胆汁,酒精、药物、理化因素,胃排空延迟等。

春雨医生

这是一种寄生于人胃黏膜的细菌,是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胃癌I类致癌原。


春雨医生


在世界范围内,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非常高,平均值在50%左右。其中发展中国家Hp感染率较高( 55%->95%) , 发达国家则较低;在非洲、亚洲和南美洲, Hp感染率则相对更高。此外,在同一国家内和不同国家之间 , Hp感染率可能有显著差异。

 

而在我国,由于地域广阔,不同地区之间的Hp感染差异较大。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在40%-50%。


春雨医生


由于不同的菌株致病力是不同的,且不同个体的疾病易感性不同,因此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后果也是不同的。有些人被感染后可能无症状(70%),还有些人会出现消化不良(10%)的情况,更严重者会出现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15-20%)甚至胃癌(1%)的情况。


春雨医生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极其重要的一个致病因素,近几年的研究中发现,Hp感染会显著增加患者罹患胃癌的风险。


那么是不是感染幽门螺杆菌就会发展成胃癌呢?从慢性胃炎到胃癌有多远?

 

王蔚虹主任介绍到,肠型胃癌发生有一个成熟的Correa模式,Hp感染可触发一系列胃黏膜的改变,导致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甚至发展成胃癌。

 

春雨医生

其中荷兰的一项全国范围队列研究,通过对9万余例胃炎病人进行长达10年的随访发现,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只有0.1%的患者发展为胃癌。


据王蔚虹主任介绍,幽门螺杆菌继续感染、其他胃炎病因持续存在、生活饮食不注意、有胃癌家族史等原因会增加罹患胃癌的几率,从慢性胃炎到胃癌是一个长期、慢性的过程,因此前期的预防及干预至关重要。

 

春雨医生

一项前瞻性随机安慰剂对照的一级预防研究,共纳剂组813例,中位随访7.5年。结果发现:对于无癌前病变的受试者,Hp根除治疗可显著降低胃癌的发生率(vs.安慰剂, P=0.02 )。

 

因此在慢性浅表性胃炎时期,就要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除,等胃炎进一步发展再进行根除,患者受益就会下降。

 

但不管是胃炎的哪个发展时期,根除幽门螺杆菌对于预防胃癌及防止胃癌复发都具有一定意义。一项在韩国发起的单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发现,有胃癌家族史的Hp感染者,根除HP后胃癌风险降低73%。


春雨医生


一项纳入24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观察Hp根除对内镜切除的早期胃癌患者远期胃癌发病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无根除治疗组相比,根除Hp治疗显著降低54%胃癌术后患者的复发。

 

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是导致慢性胃炎的唯一原因,但相较于饮食习惯、生活环境及遗传因素,根除幽门螺杆菌是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目前经过两周的治疗,90%以上的幽门螺杆菌感染都是可以被根除的。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

胃酸是导致胃黏膜受损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药物、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都会通过增加胃酸分泌来损伤胃黏膜。此外,还有一些人天生胃酸分泌较多,尤其是在摄入高糖、油炸食物后,容易出现反酸现象。


春雨医生

(胃酸对胃黏膜的损伤作用)


胆汁反流同样是破坏胃黏膜的重要因素。幽门]括约肌松驰(吸烟、胃动力不足)、胃切除手术后、溃疡致幽门]变形、胆囊切除术后等因素都会导致十二指肠液、胰液、胆汁反流,从而破坏胃黏膜屏障,使H+及胃蛋白酶反弥散至粘膜内,从而发展为慢性胃炎。

 

药物也是胃黏膜损伤的原因之一。其中需要重点关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常见的消炎止痛药(如阿司匹林)都属于非甾体抗炎药。


春雨医生

(NSAIDs胃黏膜损伤机制)


其他胃黏膜损伤因素还包括如下几种:

春雨医生

慢性胃炎有哪些症状?

由于多数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因此难以获得确切的患病率,估计的慢性胃炎患病率高于当地人群中Hp感染率。目前我国Hp感染率高达55.8%,我国基于内镜诊断的慢性胃炎患病率接近90%。

 

一项多中心全国性研究,入组33个分中心共8892例所有行上消化道内镜评估上消化道症状的患者,收集年龄、性别、症状及内镜发现等,旨在评估中国慢性胃炎的诊断和治疗现状。研究发现,13.1%的慢性胃炎患者无任何症状,有症状者常见表现依次为上腹痛、腹胀、餐后饱胀和早饱感。

 

春雨医生

(慢性胃炎的症状分布)


据王蔚虹主任介绍,并没有某一个症状是慢性胃炎的特异性症状,因此不能通过症状来判断是否患上了慢性胃炎。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个体内脏敏感性有差异。

 

但有一些症状需要格外注意,出现这些症状要警惕胃癌的发生,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春雨医生

除了出现消化道出血、呕吐、消瘦、上腹部不适、上腹部肿块等报警症状,以下这些人也应该进行胃镜筛查:

春雨医生

如何治疗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的治疗应尽可能针对病因,遵循个体化原则,此外还要针对症状进行缓解,改善胃黏膜炎性反应。

 

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

春雨医生

根据《第五次全国幽]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目前我国推荐铋剂四联方案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对于不同的抗生素组合治疗方案,一定要咨询医生,不可自行使用。


春雨医生


而症状的有无不能判定幽门螺杆菌是否根除成功,Hp感染根除治疗后必须复查,判断的金标准需要至少停药4周后复查才能避免假阴性。

 

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为口-口、粪-口传播,因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防止Hp感染及复发:

春雨医生

对于改善症状,最主要的是要适度抑制胃酸,主要分为中和胃酸及抑制胃酸分泌两部分↓


春雨医生


对于慢性胃炎的其他症状,根据患者症状可选用促动力药、消化酶制剂等:

春雨医生

此外,还可以修复胃黏膜屏障,改善胃黏膜炎症状态↓


春雨医生


治疗慢性胃炎不能只依靠药物,还要注意改变平时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春雨医生

但有症状不等于有胃炎,有无消化不良症状及其严重程度与慢性胃炎的分类、内镜下表现、胃黏膜组织病理学分级均无明显相关性,所以要注意区分是胃炎还是功能性消化不良。

 

春雨医生


对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除了根除幽门螺杆菌,最重要的是定期检查、随访,目前并没有特定的药物可以治疗。有部分研究表明某些维生素可能有助于延缓萎缩性胃炎的进程,从而降低癌变风险,但研究结果并不一致。

 

但如果出现与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病,有发生胃癌的危险性,如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胃、Menetrier病(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及癌前病变(异型增生),一定要定期做胃镜随访、监控。

 

互动答疑环节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

春雨医生


编辑:春雨医生

图源:专家直播PPT课件


版权声明:本文为春雨医生原创稿件,版权归属春雨医生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授权与合作事宜请联系reading@chunyu.me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