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我们全家在餐厅里吃饭,邻桌一个4岁左右的孩子想喝饮料,父母以咳嗽的理由拒绝了。可看着别的孩子喝,这个孩子也想喝,就想自己伸手拿。
结果,他不小心把饮料弄倒了,泼到了身上。
“你到底要干嘛?你看看你身上,这怎么办?”妈妈大声吼着。
孩子站在那里,手足无措地看着妈妈,开始抽泣起来,一句话也说不出。
妈妈把孩子拽过来,火急火燎地扒了衣服,又被妈妈推来推去,嘴里一直都在抱怨孩子:不该去拿饮料,不让喝偏要喝,怎么说话都不听。
而孩子呢,一直在哭——一边哭一边摇头,并使劲儿挣脱妈妈的拉扯,向门口跑去,谁知正好撞上服务员端着的热汤锅。热汤洒出来,把孩子的后背弄湿了一大片。幸亏孩子还穿着秋衣,汤也不是特别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看着那孩子烫红的后背,又看看坐在我左右的一双儿女,心里真有点不是滋味。
这一幕,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我们已经跟孩子说了很多遍的事情,可孩子还是不听,于是,“吼”就上场了——我们希望用自己的威慑力震住孩子,让他在最短的时间内听从自己的安排,却不知道,“吼”不仅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阴影,时间久了,还可能让孩子叛逆,越来越不听话。
相对于“吼”,有一个方法却是很值得推广的,那就是“低声教育”。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处理同一件事情,不同的声调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如果真的要批评孩子,用低声调,会让孩子更容易接受。
低声调可以使人理智一些、情绪平和一些,也可使孩子抵触、逆反的心理防线有所松弛,有利于沟通。
在《爸爸去哪儿》里,陈小春因为儿子Jasper光着脚下地,立马对他呵斥,大声地问:“你干嘛呢?!”Jasper眼睛胆怯地看着爸爸,根本无法表达出自己想干嘛,直到陈小春放低了自己说话的音量,问Jasper:“想做什么”,他才解释说:“我想穿鞋子。”
后来,陈小春和Jasper说,如果是想拿鞋子,可以告诉我,我帮你;地太脏了,所以不可以自己下来。Jasper点点头,说自己知道了。
如果陈小春没有在说话的时候,做到及时改变自己的声调,而是继续大声对Jasper吼,那么结果很可能就是大人抓狂,孩子委屈,越吼越着急,接着上演一出父子闹剧。
低声教育,不仅可以让孩子集中精力听自己说话,还可以先发制人,不让孩子使用高声调——生活中,随处可见大人高声责骂孩子的场景,结果呢,孩子也高声反抗,双方情绪都很激动,最后大人很生气,孩子也不服气,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
身边有一个叫小军的朋友,人缘特别好,为人处事也特别和善,可每次听他和家人通电话,几乎都是声嘶力竭地说一件事,或者直接态度很差地说:“知道了。”
为什么这么好的一个人,跟家人说话却是这样呢?小军表示自己也很痛苦,没法跟父母好好说话,因为从小到大,他们都是用大呼小叫的方式和他说话,让他做什么都是命令式的,所以他也学到了用同样的方式和他们说话。
在小军的婚礼上,我见到了他的父母。真的如小军所说,他的爸妈跟他说话,几乎都是大呼小叫。因为婚礼上的礼盒少了几份,不等小军安排,他爸爸就开始叫喊:“做事从来都不细心,就这么一个人!”小军呢,也不示弱地说:“你们不帮忙也就算了,我都说我自己来解决,还叫唤!”
后来,小军的爸爸也没有解决礼包的问题,还是小军和几个同事商量说:“过两天上班的时候带过去。”
遇事不冷静,开口就大声责骂的父母,对孩子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负面作用。
娘家邻居夫妻俩都是火爆脾气,一言不合就暴跳如雷,而他们家的女儿,却是一个极为胆小的女孩。
她家是做面条生意的,小时候就经常有男孩威胁她,让她从家里拿面条出来给他,在火上烧着吃。女孩从来不敢告诉爸妈,就偷偷从家里拿。有一次“偷”面条时,刚好被妈妈看到,劈头盖脸就问她“为什么要偷东西”。
后来,女孩高考填志愿时,报了一所离家很远的大学。上大学时,又因为性格过于内向,和别人无法相处,中途被迫休学一年。再后来,女孩主动提出去山村支教,再后来,她和家人断了联系。
前年,女孩回来了,带来一个男人和孩子。她嫁给了一个山民,日子过得很清苦,可是,她喜欢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婆家人很温和,从来不大声说话,一家人相亲相爱。
邻居怎么都没有想到,他们两个大呼小叫的说话方式,对女儿的影响这么大。
会发脾气是人的本能,但是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用智慧化解愤怒,是做父母的需要好好修行的。
本·琼森说:“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开口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语言的妙处不仅在于它的内容,更在于它的声调。一个常常低声说话的人,基本是一个能很好控制情绪的人,而一个能控制自己情绪的父母,也自然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孩子。
如何在平日生活里,做到低声教育呢?
1、批评孩子时降低音调
孩子在做错事的时候,心里就会拉起一道防线来保护自己。如果家长用暴怒的情绪和声调对孩子嘶吼,很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和恐惧心理,反而听不到家长在说什么,更别说记住一些教诲了。当然,更不会打开心扉,跟父母讲清内心的真实想法。
2、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辞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是可以批评教育的,但一定要运用正确的语气和措辞,不可以冲动地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比如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说:“你就是这么不听话。”如此一句话,全盘否定了孩子之前的一切行为,让孩子也不服你说的话。
正确的做法是,先肯定孩子正确的想法,然后再对他们的错误做出分析,让他明白,自己错在哪里。如果只是笼统地贴标签,孩子非但不明白你的意思,还会破坏亲子关系。
3、不要使用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
就事论事,说话针对事,不要针对人,这也是低声教育的一个关键点,更不要去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因为受年龄的限制,在做事的时候难免会犯错,但是,我们应该让孩子在错误中成长,而不是用他的错误去打击孩子的积极心,让他成为一个没有自信心、做什么事都缩手缩脚的人。
儿童心理专家认为,教育者微小的心理变化,如果表现在脸上和语气中,甚至嘲弄辱骂中,无形中会形成一种负面的心理场,这种心理场强大的辐射会改变孩子对世界的认知。
所以,试着对孩子低声教育吧。如果你能坚持用40分贝的音调与孩子沟通,不仅亲子关系能够得到改善,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也大有裨益。
当然,必须指出的是,低声教育不是没有原则地哄孩子,也不是无限度包容和放任他的错误哦。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