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很喜欢做智商测试,这个东西在100多年前首次被法国人比奈西蒙做出来,后来就有各种智力测试的模板做出来,现在广泛使用的是美国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和SAT等。
可是测着测着,西方人发现,天啊,东亚人才是智商测试中平均水平最高的人种,平均在105以上,所以清华争特等奖学金的女孩王元辰在美国哈佛交换时全部课程满分,用自己的单一实力证明了这点。而世界上越是接近热带地区和未开化地区的人,平均智商只有阿甘那么高,70-80之间。
智商测试中的暗示
不知道大家发现一个问题没有,智商测试似乎隐含着某种倾向性的暗示。清华学霸们在如SAT学术能力测试中会稳操胜券,就像他们骄傲地陈述自己的满分或满绩成绩一样,智力型的成绩表现是卓越的。
智力测试这100年来,的确可以看出不同人的智力水平,在国内现在许多幼儿园也用智商测试来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安上一个智力门槛。殊不知,在西方SAT的官方也多次改名,于自己到底是在测试人们的什么样的能力中,纠结不止,但始终绕不开“学术”二字。所以,幼儿园的高智商神仙们,也是倾向于未来的学术人才。
很多反对只以“学术能力”测试智商为标准的人认为,这个测试只是强调了人脑的某方面的成绩,而忽视了人脑的多样性。在美国,每一位总统都是高智商的代表,甚至连我们觉得挺好笑的特朗普据说也是高智商,但是为什么他们也会经常犯错,或者作出的行为让我们觉得愚蠢?这可能是桃色事件,可能是建一面墙,可能是某个号战指令,或者可能是与我们的三观背道而驰的决策,这些看上去的“错”与智商有什么关系呢?
理性智商和智商
批评智商测试的研究者,在研究布什总统智商与行为的时候,就说出过这样的结论:总统行为是缺乏RQ(理性智商,rationality quotient)的劣质思维方式,而这恰恰是通过标准高智力IQ测试的反映,因为他们精于学术智力测试,而可能忽略其他,这些其他正是人脑功能的另一些表现。例如理性、情绪、行为等,但是这些很难用模型进行测试,只能用人生来测量和判断,然而没有进行到下一秒,都很难发现会不会出错,或会不会低下。
站在推翻学术智商测试的这一方来看这件事,我们会放大这样的新闻,例如北大毕业生去卖猪肉或开小店,最终以失败告终,这类高智商学霸的反差人生似乎在告诉人们:他们缺乏市井智慧。在广义智力理论中,把智商定义为判断形势的能力、做聪明决策的的能力、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而弱化学术智商测试。如果按照广义智力去做检测标准,之前说过的东亚人平均智商高,热带附近平均智商低,这一现象就会被推翻,反之得到的结果可能是:每个人聪明的方式不同而已。
“高智商”是多种多样的
如果学术智商测试不是标准,那么我们看到的学霸们的全A成绩单上的课程或加分项,可能不再是:线性代数、化工仿真、科技竞赛金牌等这样的,甚至也不会是卓越的领导力、团队协作能力这样的,很可能最终的评判点是:我支教了一个乡村、我环游了世界、我领养了80只小动物等。我们或许会看到,清华争特奖会是这样的场景,每个人都在阐述自己人生的三观,以及丰富的人生乐趣,以及带来的小目标成功,甚至会出现这样的场景:我为我没有继续和NC妹妹交往而高兴,我是如何逃离传销组织,我成功预防了被诈骗等。
毕竟学霸们表现的更多是人智力能力的一小部分的傲人成绩,是IQ,甚至也有很多时候是EQ,还有一项RQ理性智商在考验着聪明人是否会做蠢事,或者困境下正确处事的能力。RQ会不会是高智力人群忽视的障碍,有个十分有趣的例子,就是看他会不会被股市套牢,在理性行为上的智商够不够做出人生正确的决策。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