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鹏子 编辑 | 小灰灰
北方过冬靠暖气,南方过冬靠一生正气!
又到了冬天,低温环境容易带来许多病痛,其中冻疮就是冬天常见的病症。
但愿人长久,冻疮不再有。阅读全文大约需要4分钟。
认识冻疮
冻疮是长期暴露于寒冷环境中而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性皮肤损伤,病程缓慢,气候转暖后自愈,有易复发的特点。
冻疮的皮损部位多发于手指、手背、面部、耳廓、足趾、足缘、足跟等处,表现为局限性红斑或发紫、肿胀、发痒或刺痛,严重者可能发生水疱,破裂形成糜烂、溃疡,甚至感染。
冻疮挑人挑环境
低温对人体造成的伤害都称为冷伤,但严格来说,冻疮和冻伤还是有区别的。
冰点(0℃)以下的低温对人体造成的冷伤才是冻伤。而冻疮是由于裸露肌肤长期暴露于0~10℃的寒冷、潮湿环境中而导致局部小动脉收缩,减少血流以减少散热,时间一长,血管麻痹,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而发病。
因此,缺血才是冻疮发生的核心机制,寒冷和潮湿都是帮凶。此外,自身的皮肤湿度、末梢微血管畸形、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营养不良等因素也会使血液循环不畅而易发病。
冻疮预防
保暖
不用说也知道保暖是十分重要的。注意薄弱部位的保暖,戴帽子、围巾、口罩、手套、防风耳罩等,要把身体这些末端部位保护好。洗手、洗脸后立刻涂抹润肤霜。
尤其注意保持服装、鞋袜干燥。不少女性冬季都会穿着长筒靴,但长筒靴透气性没那么好,雨雪天气或者脚汗多时,内衬潮湿不易干燥。若穿着长筒靴要注意回到家后充分给靴子通气干燥,最好选择鞋跟不高,脚趾挤压感小的靴子。
鞋袜也不宜紧,过紧的裤袜、鞋子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反而起不到保暖的效果,也会使末梢循环不良。
加强运动
入冬前就应加强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
冬季时天冷也需要适量运动,除了保暖外,运动前更要做好准备活动,让身体充分热起来。
运动出汗后,应及时更换衣服,防止潮湿,保持干燥。
防止冷热交替
发过冻疮的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冻疮部位冷的时候不痒,一旦洗澡、泡脚、烤火时反而痒得厉害。
这是因为低温使得毛细血管收缩,局部供血供氧不好,导致细胞代谢障碍;当进入温暖环境后,小动脉受热扩张,动脉血注入,而小静脉还没能及时回流导致局部循环产生淤血和水肿,刺激神经末梢产生痛痒感。严重时还会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坏死。
因此受冻后不宜立即用热水浸泡或烤火烘干,可以先在室內稍微活动、搓揉手脚等部位,渐渐复温,再用加热效果明显的方式取暖。(北方有供暖的朋友别嘚瑟……)
积极治疗糖尿病等疾病
如果已经患有一些影响末梢循环的疾病,如糖尿病、血管炎或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要积极诊治。
这些原发病如果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末梢循环就得不到改善,防治冻疮的效果也就不好。
尤其是糖尿病患者易并发周围血管病变,平时注意控制血糖,冬天要特别留意手足是否有斑疹、破损,防止因疏忽造成严重后果。
冻疮治疗
比较轻的冻疮,注意保暖,多数是可以1~3周自然消退的,无需用药。只有采取保暖措施后无充分缓解的冻疮,才需要药物治疗。
瘙痒明显,特别是发生破溃、局部红肿痒痛明显的冻疮,可能已经发生感染,需要到医院皮肤科诊疗,以免病情加重。如果不仅有冻疮,还有关节痛、肌肉痛、疲乏无力、发热和体重下降等不适,或者寒冷季节结束后冻疮、红斑仍然存在,更要到医院皮肤科就诊,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他疾病。
对冻疮的治疗主要是舒张血管、促进愈合、防止感染。
对反复发作的冻疮,可在入冬前用紫外线光照射局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最后祝您,志得意满,随时供暖,再见!
参考资料:
[1]康乐霞.冻疮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进展[J].求医问药,2013,11(2):519-520.
[2]安琪,鲁玉修.冻疮的治疗与防护[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6-18.
[3]WMS.Wilderness Medical Society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Frostbite:2014 Update[J].Wilderness Environ Med,2014 Dec;25(4):43-54.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