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的发现
早在1939年一个叫高岗道夫(Michio Takaoka)的日本科学家最先记载了在有毒植物白藜芦中白藜芦醇的发现。随后几十年又在其他植物中发现了白藜芦醇的踪迹,但它一直是个“NOBODY”。
首次跟生命科学联系在一起
抗氧化跟自由基的概念离不开,如果把线粒体比作生命的发动机,自由基就是发动机排出的尾气。机体的衰老就来自于尾气的破坏和发动机的磨损。
抗氧化的概念已经不新鲜,目前确认可以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的成分已经有不少,比如VE,葡萄籽等;但清除自由基跟修复线粒体比的话,明显不是一个量级。
关于白藜芦醇的延缓衰老作用的最著名的倡导人,应该是澳大利亚籍的哈佛教授David Sinclair。David Sinclair认为,白藜芦醇可能可以修复线粒体!
还在麻省理工做博士后的时候,他发现一个基因Sirtuin1 (SIRT1) 可以控制酵母的寿命;
在培养基中加入白藜芦醇能够延长酵母的“活力”-----正常情况下酵母在培养基中平均传22.9代死去,而在含有白藜芦醇的培养基中能平均传36.8代才死去。
(注意,酵母是单细胞,它寿命的定义不是活了多久,而是能分裂多少次,这和人完全不同。)
而酵母是基因克隆实验中常用的真核生物受体细胞。换句话说基因Sirtuin1可以修复线粒体。
David Sinclair2006开设一个生物科技公司,开始了白藜芦醇衍生物对于这个基因的作用的研究,希望证实白藜芦醇衍生物可以激活这个基因。
这个设想之所以让科学界亢奋,是因为如果白藜芦醇可以激活基因Sirtuin1,白藜芦醇对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应该是有帮助的,甚至还能延年益寿。
这已经超出了保健和美容的范畴,而是打破人类生命界限的问题。
这一切是如此美好,David Sinclair的生物科技公司2006年成立,2007年上市,2008年被英国葛兰素史克用7.2亿美元天价收购,创造了生物技术公司收购的又一历史。
葡萄酒行业的推波助澜
其实关于葡萄酒养生的说法早就有了,最早来自“法兰西悖论”。
众所周知,闻名于世的法餐,其灵魂就是奶酪,更准确来说是食材,奶酪和香辛料之间的微妙搭配。
法国的奶酪有近300种之多,作为典型的动物油脂,奶酪里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加上法国人爱吃的牛排和鹅肝等胆固醇奇高的食材,以现代医学对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的理解,法餐应该是一种很容易引发此类疾病的饮食结构;
然而多年来的健康数据却显示,法国人中此类疾病的发病率远远低于其他地区,尤其是饮食结构同样极不健康的美国人。
很多人在法国人的生活饮食习惯上找原因,自然就联想到法国人爱喝酒这一点上。
葡萄酒的功效一直停留在猜想的阶段,而葡萄酒里有微量的白藜芦醇。
白藜芦醇在科学界的“潜在”功效使得葡萄酒风光了一把,即使一切还停留在假设和实验阶段,都不妨碍红酒保健这一说法不胫而走。
曾经岌岌无名的白藜芦醇搭上了葡萄酒行业的顺风车,一夜之间变成了十全大补丸,造神往往是有人需要一个神。
梦碎
但好梦不长久,两年以后,2010年葛兰素史克就停止了白藜芦醇的衍生物SRT501的研发,原因是副作用和SRT501并不是特异的SIRT1激活剂。2013年葛兰素史克对这一研究彻底失去信心,关掉了Sirtris。
这个化合物也被两个前Sirtris经理在网上当保健品卖。而葛兰素史克花巨资购买Sirtris公司、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临床试验的行为,都无形中是在为他们出售的保健品打着免费的广告。
葛兰素史克直到2010年才发现了他们的行为,这中间还发生了万众数目的白藜芦醇学术造假事件。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卫生中心是白藜芦醇功效研究的重镇之一。其心血管研究中心主任、外科系教授迪帕克·达斯(Dipak K.Das)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发表了数以百计的研究论文,其中大量是关于白藜芦醇的。
2008 年,也就是 David Sinclair的生物科技公司被葛兰素史葛收购的同年,康涅狄格大学收到了一份匿名举报,说达斯的实验室没有人能熟练进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的操作,却发表了许多该操作的图片。大学立即组成调查组,开始调查。
蛋白免疫印迹说白了就是通过验证蛋白质来验证结果的实验,是证明实验有效的关键性步骤,此事一出就轰动了学术界。
调查结果显示,确实造假了。
2012 年, 调查完成,形成了长达 60000 页的报告,光是摘要就有 60 页。结论是:达斯教授发表的论文中有 145 处篡改和伪造数据。
并且作者本人与白藜芦醇生产商Longevinex 之间关系“暧昧”。
原来,这是伪学术遇上真商人,催生了一个行业的闹剧,真是怕流氓有文化。
保健行业基本就更是理性和感性的碰撞了,不要把科学过分的神秘化,理性的消费者要保持质疑的能力。
美白、消除自由基是真
白藜芦醇作为一种天然二苯乙烯衍生物,是有效的抗氧剂,可以捕捉自由基。其次它同样具有模拟酪氨酸的能力,来消耗酪氨酸酶的活性来减少黑色素的合成,达到美白的效果;
如果你问哪些莫须有的功效,越是严谨的机构越是回答你:可能吧。听着挺没劲的,但没办法,现实就是残酷的,哪有那么多灵丹妙药。
而且白藜芦醇作为内服药物,几乎全部的研究都是针对短期性的,并且都在实验室中和动物上进行,并未在人体上进行实验研究;吸收和排泄机制尚不清楚,代谢产物和对肝脏的影响不清楚;
而且抛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排开剂量谈功效也是耍流氓;红酒中还有白藜芦醇,法国的Pinot Noir 白藜芦醇含量最高,有些可以达到27.8mg/L;
假设白藜芦醇有效,按照人每日需要摄入500mg的白藜芦醇的建议摄入量算,500/27.8=17.9L。emmmm......这么多的酒精,没等白藜芦醇发挥功效,估计都酒精中毒了。
这也是为什么大人我不建议买白藜芦醇的口服补充剂的最重要的原因。生命机制很深奥,能不要当小白鼠就不当。
在美国,保健品宣传可以治愈某个特定疾病或者延缓症状是不合法的。但是FDA对这些的调控会因为资源的限制而导致不完全。这就是为什么通常保健品不说可以治愈某个特定的疾病,而只是泛泛的说可以提高“免疫力”之类的。
说了这么多,到底能不能吃?
抗氧化美白靠谱,建议从食物中摄取,外用相对安全,想靠白藜芦醇延年益寿,抗癌,治病就算了吧。
但是保健品中白藜芦醇的含量看,还不如多吃葡萄,桑葚,花生,喝点葡萄酒。
毕竟白藜芦醇保健品的开山鼻祖就是两个半吊子,这俩半吊子所在的公司花了7个多亿,还把项目舍弃了,但凡有回本的可能,医药公司也是不会放弃的吧。
保健品悖论很难打破的一个原因是,没有对比参照;一个人吃了,或者坚持吃,就不知道他在不服用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而这类人群,能保证定时规律的服用保健品,对于养生的重视,生活作息规律等,保证减少自由基产生的条件不止一个,不能单独归于其中一个因素;保健品养生变成了信则有,不信则无的玄学。
皮一下很开心
数学作业:
葡萄皮中白藜芦醇含量竟高达50~100mg/kg,达到有效量每天500mg,要吃几斤葡萄?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