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新闻报道称,沈阳的齐大妈因为眩晕不舒服到药店买药,药店值班的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孙先生,帮齐大妈测量血压较高,并推荐硝酸甘油服用,其后齐大妈突然晕倒,孙先生随即上前以心脏骤停给予心肺复苏,不到2分钟,齐大妈就开始有反应,继之醒来。
孙先生通知120和齐大妈的儿子到来,最终送到医院检查,齐大妈 1.多侧多发肋骨骨折(12根肋骨骨折);2.低钾血症;3.右肺挫伤。
齐大妈觉得很受伤,将孙先生告上法庭,“因被告给药错在先,又在抢救过程中造成我受伤”,并造成经济损失,请求法院依法“判令被告承担全部赔偿责任”
这事挺尴尬的,大家都知道心脏骤停在国内急救成功率很低,最重要的原因是现场很少人能实施心肺复苏,所以需要鼓励和倡导旁观者学习心肺复苏并敢于施救;
同时10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四条之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此外,心肺复苏急救时,即使是专业的急救医生,都可能按压导致骨折,这是心肺复苏急救不能完全避免的合理并发症。
所以,齐大妈这个诉讼,引起网友谴责,也有网友表示以后“真不能多事。”
我鼓励第一目击者勇于施救;
赞成民法总则中的保护施救者的条款;
我希望大妈能够对孙先生勇于救人的行为给予最大的宽容。
但作为一个急救培训老师和急救科普作者,我更想告诉大家的是,很多的问题可能并非法律和道德能解决的,更多的还是需要用技术来解决。
当你遇到类似问题,你该如何施救?如何技术性的避免掉入孙先生遭遇的这种坑?
1. 正确使用硝酸甘油。
硝酸甘油是冠心病心绞痛常用药物,同时也是降压药物。使用硝酸甘油时,最好是卧位使用。在站立位时容易诱发体位性低血压甚至晕厥。不过从新闻报道看,孙先生说准备给大妈吃,大妈没吃。而大妈说“孙先生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瓶,倒出一片给齐女士吃了。”
关于药物的问题,暂且不表。
2. 正确实施心肺复苏每个步骤。
心肺复苏是挽救心脏骤停者生命的唯一急救方法。
但第一步,你需要首先确认患者是心脏骤停,确认的方法对医生来说,不难。
首先拍肩大声喊叫,看其是否有睁眼、说话、手脚活动等反应,如果没有反应,接着观察呼吸和触摸颈动脉搏动,用时5-10秒,不要短于5秒,也最好不要超过10秒。如果没有呼吸脉搏,就需要即刻拨打急救电话,呼叫更专业的急救资源,然后开始实施心肺复苏。
但从记者罗列的视频时间顺序来说,孙先生作为一名执业医生,并没有遵循正确的急救步骤,看看以下镜头描述:
8:15:45,齐女士身子歪了歪,靠向吧台一侧。孙先生站起来出去,看了看齐女士,齐女士又坐直了,孙先生走到柜台里,拿出血压计,再为齐女士量血压。
8:16:36,量血压的过程中,齐女士似乎出现异常。
孙先生说,血压还没量完,齐女士突然呼吸困难,脉搏也弱了,他开始按齐女士的人中穴。
8:17:30,孙先生在按人中,齐女士靠在椅子上。
8:17:32,齐女士身体突然倒向吧台一侧,身体发直,孙先生立即对其胸部进行按压。
8:18:08,齐女士的身体向下滑,孙先生顺势把她放到了地上,继续进行胸部按压。
8:18:46,齐女士腿动了,孙先生在继续做心肺复苏。
在齐大妈意识丧失时,孙先生第一步是掐人中,2秒后在齐大妈靠在椅子上时,就开始胸外按压了(非平躺),半分钟后齐大妈滑下来,平躺,继续被胸外按压。
在这个过程中,孙先生漏掉了实施心肺复苏前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用5-10秒判断呼吸和脉搏,如果缺少了这一步,就不具备实施心肺复苏的条件。
没错,在我看来,齐大妈也应该仅仅是个晕厥,并非心脏骤停。
勇于救人没错,但何时使用何种救人的措施,应该有起码的了解,并按照规程来实施,这对一个医生来说尤为重要。
越是救命的措施,越是具备一定的创伤性,所以施救者应该谨慎,按照规范急救的步骤实施,是避免低级错误的保障。
以后大家遇到突发晕厥倒地的,你首先让他/她平卧在地面上,拍其双肩大声呼喊观察其反应,随后再观察其呼吸,若没有反应且没有呼吸,你就拨打急救电话,告诉调度员,这里有一个倒地者,你已经用5-10秒观察不到呼吸,请派救护车来,然后你才实施心肺复苏。
你看,这是一个证据链,证明你在合适的时机做了正确的事情,这会避免很多问题。
当然你也可以走出药店门口,大声呼叫他人过来帮忙,然后两人一起确认倒地者没有呼吸,再分头拨打急救电话和开始心肺复苏。
在开始心肺复苏时,你可不要傻傻听国际复苏指南说的,逮着一个就按压深度达到5-6cm,这个深度来自欧美人群,此外根据年龄营养状态的不同,按压深度也有差异。
对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明显,更容易发生肋骨骨折。
在胸外按压时,初始应该试探性按压,看看手感,然后逐渐加力,如果有顿挫或者突破感,应怀疑骨折发生,需要减少用力,继续按压。
此外按压应有节奏,不应该暴力按压。这孙先生按压不到2分钟就能按断12根肋骨,这也是让人无语了。
这个事件的出现,无论最后法院如何裁决,都不应该成为公众学习心肺复苏的障碍,而恰恰是需要更大力的普及心肺复苏正确方法,让更多人真正学会何时、如何实施心肺复苏。
毕竟,学会一项救命术,不仅仅为了帮助他人,也许有一天自己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也需要你伸出援手,我希望你能胜任这一守护使命。
题图来源:123rf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