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绍
直肠癌是指源于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是指位于齿状线至乙状结肠、直肠交界处之间的癌。是胃肠道中常见的恶性肿瘤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肿瘤进展到一定程度,会出现相应的症状,包括便意频繁,排便习惯改变,便前肛门有下坠感、里急后重、排便不尽感,下腹痛等。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等,多数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展开全部
高发群体
男性较多见
展开全部
症状
直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癌肿影响排便或破溃出血时才出现症状。主要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在癌肿局限于直肠粘膜时便血作为唯一的早期症状占85%,可惜往往未被病人所重视。当时作肛指检查,多可触及肿块,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除一般常见的食慾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外,尚有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便意频繁、里急后重等癌肿局部刺激症状。癌肿增大可致肠腔狭窄,出现肠梗阻征象。癌肿侵犯周围组织器官,可致排尿困难、尿频、尿痛等症状;侵及骶前神经丛,出现骶尾和腰部疼痛;转移至肝脏时,引起肝肿大,腹水、黄疸,甚至恶液质等表现。
(一)排便习惯改变,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便秘,腹泻等。
(二)大便逐渐变细晚期则有排便梗阻消瘦甚至恶液质。
(三)直肠指检:是硕导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约80%的直肠癌患者于就诊时可通过自然直肠指检被毕业发现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包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包块固定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
(四)直肠镜检:可窥见肿瘤大小形状部位并可直接取介入组织作病检。
展开全部
检查
1.直肠指检
是诊断直肠癌的必要检查步骤。约80%的直肠癌患者就诊时可通过直肠指检被发现。可触及质硬、凹凸不平肿块;晚期可触及肠腔狭窄,肿块固定。指套见含粪的污浊脓血。
2.直肠镜检
直肠指检后应再作直肠镜检查,在直视下协助诊断,观察肿块的形态、上下缘以及距肛门缘的距离,并采取肿块组织作病理切片检查,以确定肿块性质及其分化程度。位于直肠中、上段癌肿,手指无法触到,采用乙状结肠镜检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3.钡剂灌肠、纤维结肠镜检
对直肠癌的诊断帮助不大,故不列为常规检查,仅为排除结肠直肠多发性肿瘤时应用。
4.盆腔磁共振检查(MRI)
了解肿瘤的部位,以及与周围邻近结构的关系,有助于术前临床准确的分期,制定合理的综合治疗的策略,例如:先手术还是先放疗?
5.腹盆腔ct
可了解肿瘤的部位、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直肠周围及腹盆腔其他部位有无转移。对直肠癌的分期很重要。
6.胸部ct或胸部X线检查
了解肺部、胸膜、纵隔淋巴结等有无转移。
7.PET-CT
主要被推荐用于已有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及术后检查怀疑复发转移的患者。
展开全部
诊断和鉴别
直肠癌的诊断主要依据
(1)排便习惯及性质改变。
(2)直肠指检和直肠镜检知名发现在直肠内质硬不规则之包块取组织深入病检可证实。
本病的诊断并不十分困难,约75%以上的患者仅通过简单的直肠指诊就能发现病灶,但直肠癌的误诊率却很高,其主要原因是医生忽视了直肠指诊,基于直肠癌属于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但又极易误诊,临床医师应对每一个具有便血,直肠刺激症状或大便习惯改变者常规作直肠指诊和乙状结肠镜检查,以及早发现病变。
鉴别诊断
1、肠结核
患者也可出现低热、消瘦、腹部不适等症状。可通过影像学检查以及病原学检查进行鉴别。
2、阑尾炎
患者会出现腹痛、发热等表现,但感染症状明显,可通过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
3、直肠息肉
直肠息肉是从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临床上患者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多是在检查过程中无意发现,仅有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便血、里急后重、粘液便等症状,可通过病理检查进行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
直肠癌的治疗需要以外科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

(一)手术治疗

分根治性和姑息性两种。

1.根治性手术

(1)经腹会阴联合切除(miles手术) 适用于距肛缘不足7cm的直肠下段癌,切除范围包括乙状结肠及其系膜、直肠、肛管、肛提肌、坐骨直肠窝内组织和肛门周围皮肤、血管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或结肠左动脉分出处下方结扎切断,清扫相应的动脉旁淋巴结。腹部作永久性结肠造口(人工肛门).此手术切除彻底,治愈率高。

(2)经腹低位切除和腹膜外一期吻合术 也称直肠癌前侧切除术(dixon手术),适用距肛缘12cm以上的直肠上段癌,在腹腔内切除乙状结肠和直肠大部,游离腹膜反折部下方的直肠,在腹膜外吻合乙状结肠和直肠切端。此手术的损伤性小,且能保留原有肛门,较为理想。若癌肿体积较大,并已浸润周围组织,则不宜采用。

(3)保留肛括约肌的直肠癌切除术 适用于距肛缘7~11cm的早期直肠癌。如癌肿较大,分化程度差,或向上的主要淋巴管已被癌细胞梗塞而有横向淋巴管转移时,这一手术方式切除不彻底,仍以经腹会阴联合切除为好。现用的保留肛括约肌直肠癌切除术有借吻合器进行吻合,经腹低位切除-经肛门外翻吻合,经腹游离-经肛门拖出切除吻合,以及经腹经骶切除等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2.姑息性手术

如癌肿局部浸润严重或转移广泛而无法根治时,为了解除梗阻和减少病人痛苦,可行姑息性切除,将有癌肿的肠段作有限的切除,缝闭直肠远切端,并取乙状结肠作造口(hartma手术).如不可能,则仅作乙状结肠造口术,尤在已伴有肠梗阻的患者。

(二)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在直肠癌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目前认为局部分期较晚的中低位直肠癌,术前同步放化疗后再手术比先手术再放疗的生存期更长。

(三)化学治疗

直肠癌术后病理分期为ii期和iii期的患者,建议术后化疗,总化疗时间为半年。

(四)转移和复发病人的治疗

1.局部复发的治疗

如果局部复发病灶范围局限,且无其他部位的复发、转移时,可予手术探查,争取切除。既往未行盆腔放疗的患者,盆腔内复发病灶采用放射治疗,可暂缓解疼痛症状。

2.肝转移的治疗

近年来不少研究证实直肠癌肝转移的手术切除效果不是原来想象的那样悲观。直肠癌患者发生肝转移,不论是与原发灶同时存在,还是原发灶切除后才发生的,若肝转移灶能被彻底切除,则可提高生存率。凡属单个转移灶,可行肝段或楔形切除。如为多个肝转移灶而不能手术切除者,可先全身化疗,使肿瘤缩小到能手术切除的时候再行切除,可达到同样的效果。对部分患者而言,即使强烈化疗也不能使肝转移瘤缩小至能手术切除的程度,则行姑息性化疗。

无手术切除机会的患者,采用全身化疗。如果有转移部位导致的疼痛、出血梗阻等,则可采用相应的姑息治疗措施,如放疗、止疼药、造瘘术等。
展开全部
护理
直肠癌对症护理
1、按外科一般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直肠切除术后,病人血压平稳改半卧位,直肠癌术后24小时改斜坡位或侧卧位。
3、禁食、补液、保持胃肠减压通畅并观察引流液性质,准确记录引流量。
4、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注意伤口有无渗液渗血现象。
5、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6、开放人工肛门后,病人应取侧卧位,腹部伤口用宽胶布复盖,以防粪便污染伤口,如果大便稀烂或太多,可用茄类或次碳酸铋。如开放三天后无排便或排气,应查明原因,也可用导尿管从造瘘口注入石蜡油50-100ml,如仍不能排便,2小时后可用温盐水300ml灌入,一周后教患者戴手套用食指插入瘘口扩张瘘口,隔日一次,出院后定期扩张瘘口,防止狭窄。
7、肠瘘周围伤口愈合后,可用人工肛收集大便,并教病人用人工肛袋。
8、结肠造瘘口约2-3cm肠管外露,应注意观察,如有水可用高渗盐水湿敷,如颜色变紫变暗,说明肠道血流障碍,应及时报告医生。
9、直肠癌手术后,常因骶丛神经损伤并发尿潴留。一般留置尿管5-7天,保持尿管通畅,多饮水,勤翻身,防止泌尿系结石。
10、拔除各种引流管后,要鼓励病人离床活动,术后1-3月内避免重体力劳动,防止增加腹压造成结肠外翻。
11、观察排便情况,防止粪便阻塞造瘘口而造成梗阻。
12、出院前,指导病人自理人工肛袋,并做好生活和饮食卫生宣教工作。
直肠癌的日常护理
1、注意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
应注意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造口周围皮肤由于受粪便及消化液的刺激腐蚀,容易引起皮肤湿疹及糜烂等,若能早期注意,是可避免的。要注意保持造口周围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清洗,保持清洁卫生。用凡士林纱布或氧化锌软膏敷于造口周围,每次排便后用清水擦洗后再重新更换,防止造口周围皮肤的炎症。
术后早期睡眠宜采取左侧卧位,可避免粪便污染伤口而引起感染。若已发生皮肤湿疹,可用清水冲洗,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局部糜烂时,可涂氧化锌软膏保护,也可使用护肤膏。同时要寻找大使过稀的原因,如为腹泻应口服止泻药物。
2、逐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如有几天没有排便,可服用导泻药或到医院进行人工肛门灌肠。训练定时排便的意识,可使用灌肠的方法,每天二次,以后逐渐减少,以刺激人工肛门和其他肠道黏膜反应。每次用500~1000毫升温生理盐水灌洗,病人出院前可向主管医生和护士学习,逐渐学会进行自我灌洗,并注意灌肠插入肠管时用力不可过猛,防止肠穿孔。病人可仔细体会,从中找出排便规律,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部分病人术后因瘢痕挛缩引起结肠造口狭窄,术后应酌情扩大造口
每天用手指做扩张人工肛门的动作,以刺激人工肛门黏膜的敏感性,同时也是防止人工肛门在愈合时收缩变得狭窄,再次造成梗阻。方法是:用食指戴套涂润滑剂后徐徐挺入造口,在内停留五分钟即可,操作时要慢,切忌粗暴。若狭窄严重已不能正常排便时,需就医检查及手术治疗。
4、排便困难不做增加腹内压力动作
应避免做增加腹内压力的动作,如遇有排便困难,应寻求医生的帮助,以免出现肠黏膜脱出或增加腹压引发肠疝。
要适当掌握活动度,情绪要稳定,剧烈运动和弯腰活动要适当节制,避免过度增加腹压,站立时裹一腰带。当脱出的肠管发生嵌顿,肠壁水肿,甚至淤血坏死时,要及时就医处理。
5、注意观察造口血供
观察造口血供,正常的黏膜应是红润富有光泽,若呈紫色或黑色则表示血运障碍。注意观察排泄物的色,气,味,量有无异常,出现不适时应随时应诊。
6、保持大使黏稠与成形非常重要
根据医生的指导适当使用抑制肠蠕动的药物,如洛哌丁胺,腹方樟脑酊等,延长肠内容物的滞留时间,增加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来控制排便次数。如发生肠道炎症所致的腹泻可口服抗生素类药物。
7、造口袋的护理
由于造口没有正常的括约肌而基本丧失了控制粪便的功能,因此,临床上多用造口袋来防止粪便的外溢。结肠造瘘口一般会高出皮肤表面1~2厘米,便于佩戴造口袋,贮存粪便。使用人工肛门袋前清洁造口及周围皮肤,用软纸吸干水分。使人工肛门袋的圆口对准人工肛门,测量出大致的内径后,简单调整令内口紧帖人工肛门口周围皮肤,关夹子,扣上两侧的腰带即可。
当粪便超过1/3袋子时需清洗并更换新的人工肛门袋。使用造口袋的方法不正确可导致造口磨擦,出血,感染,粪便外溢污染衣裤及产生异味。所以,应备二个或二个以上的造口袋,交替使用,或选择一次性造口袋。
展开全部
饮食宜忌
在直肠癌手术切除后,需要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来进行饮食调整,一般以清淡饮食为主。
可以多吃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比如瘦肉、牛奶、鸡蛋、蛋白粉、豆制品、绿叶蔬菜、水果等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身体抵抗力,有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同时,合理的饮食也可以减轻患者在术后放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饮食上也是有相对禁忌的,比如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避免进食过硬过热的食物,过于油腻的食物也是需要少吃的。日常生活中人们所提到的发物,在直肠癌术后的饮食中并没有明确的禁忌,主要是避免出现海鲜、牛奶等食物过敏即可。
展开全部
预防
由于直肠癌的病因还不完全明确,所以至目前还没有特殊的预防办法,下面列举的预防措施,主要是为了减少癌变机会和早期发现病人,早期治疗。
直肠癌日常预防
一、饮食调整
1、减少能量摄入:能量摄入与直肠癌发生有关。大部分的研究表明,总的能量摄入与直肠癌危险性有关系,无论摄入的能量是蛋白质、脂肪还是碳水化合物。减少能量的摄入有可能降低直肠癌的发病率。
2、减少脂肪与红肉摄入:直肠癌的发生与动物脂肪和肉类密切相关,有研究表明高脂摄入者结直肠癌发生风险是低脂者的3.26倍。而肉类中摄入红肉是结直肠癌发生的一个强的危险因素。减少食物中脂肪的含量,特别是尽量少吃煎烤后的棕色肉类,有助于减少直肠癌的发生机会。
3、增加水果、蔬菜和膳食纤维:纤维素能增加粪便量,稀释结肠内的致癌剂,吸附胆汁酸盐,从而能减少直肠癌的发生。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最高果蔬摄入者直肠癌发生风险仅为最低者的一半。因此在平时的饮食,应该尽量多摄入蔬菜、水果、纤维素,合理饮食,减少直肠癌的发生。
4、维生素与微量元素:有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A、c、e能使腺瘤患者的结肠上皮过度增生转化为正常,但目前资料并不支持用抗氧化维生素来预防直肠癌。叶酸能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另有研究发现,增加钙和镁的摄入可能能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但目前研究还不甚详细。
5、膳食抗致癌原:膳食中的大蒜、洋葱、韭菜、葱中含有的硫醚;柑桔类含有的萜;葡萄、草莓、苹果中含有的植物酚以及胡萝卜、薯蓣类,西瓜中含有的胡萝卜素,都被认为是能够抑制突变,具有抗癌作用。尤其是大蒜,有研究表明,大蒜是具有最强保护作用而使人们免患远端肠癌的蔬菜。
二、改变生活习惯
1、运动: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体力活动过少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减肥和锻炼能起到预防直肠癌的作用。
2、戒酒和戒烟。
直肠癌健康教育
1、积极防治直肠息肉,肛瘘,肛裂,溃疡性大肠炎及慢性肠道炎症的刺激;对多发性息肉,乳头状息肉,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手术切除,以减少癌变的机会。
2、 饮食宜多样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经常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可能对预防癌症有重要作用。
3、防止便秘,保持大便通畅。
4、高度重视定期的防癌普查工作,随时注意自我检查提高警惕性,发现“警戒信号”后,及时进行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以提高直肠癌的生存率。
展开全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检查和治疗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