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绍
疖肿(furuncle)又称疖子、疖,临床常见的外科感染之一,是人体皮肤单个毛囊或皮脂腺因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感染,感染后形成较大块的红色肿物。多发及反复发作的,称之为疖病。
展开全部
症状
多发于皮肤裸露和摩擦处,如头面部、颈后、背部、臀部、腋下等部位。表现为红、肿、热、痛的小结节,逐渐肿大,顶部冒出黄白色脓头,通常破裂流出脓液后,即可消退痊愈。
1、皮损症状

(1)皮损特点:起初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的小硬结,以后逐渐肿大,呈圆锥形隆起。数日后,结节中央组织坏死面软化,出现黄白色小脓头,最后脓栓脱落,排出脓液,炎症便逐渐消失而愈合。

(2)皮损部位:可发生于任何部位,较常见于头面部、颈部、后背及臀部。

2、其他症状
疖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若发生在血液丰富的部位,或全身抵抗力减弱时,可引起不适,如畏寒、发热、头痛和厌食等毒血症状。当长在面部上唇周围和鼻部“危险三角区”的疖被挤压或挑刺时,易促使感染沿内眦静脉和眼静脉向颅内扩散,引起化脓性海绵状静脉窦炎,出现眼部及其周围组织的进行性红肿和硬结,伴疼痛和压痛,还可有头痛、寒战、高热甚至昏迷等症状,严重者可致死亡。
展开全部
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会对患者的疖进行仔细的检查,判断其有无发红、肿胀、流脓,再用手触摸判断其质地,明确病变程度及范围;出现高热的患者还需要进行体温测量,以便明确病情。
实验室检查
1、脓液涂片检查
医生会在患处取脓液,直接涂片做革兰染色然后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可辅助诊断。
2、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医生会将脓液涂片留取标本作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以此明确细菌种类及指导临床用药。
3、血常规检查
发热患者的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多,对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展开全部
诊断和鉴别
医生根据既往疾病史,再结合其临床表现及体征,并参考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如痰液涂片检查、细菌培养、药敏试验、血常规检查等,即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痤疮
痤疮轻度感染时,有红、肿、热、痛,但病变小,顶端有点状凝脂。
2、皮脂囊肿
皮脂囊肿感染时有红、肿、热、痛,但先前较长时间内已有圆形无痛性肿物,表皮如常。
3、痈
痈有红、肿、热、痛,但同时有多个毛囊感染,病变范围较疖大。
4、汗腺炎
汗腺炎浸润比较局限,周围炎症也较轻,不形成脓栓,仅发生在腋窝、肛门周围、外阴及乳晕等部位。
展开全部
治疗
多数疖可自行破裂愈合,一般无需治疗。病情较重的患者可对未溃破的炎性结节行热数、超短波照射等物理疗法,亦可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对未成熟的疖,勿挤压,以免引起感染扩散。
药物治疗
1、外用药物
早期没有化脓者可外用20%鱼石脂软膏、3%碘酊,亦可用莫匹罗星软膏涂抹病变部位。
2、口服药物
(1)抗生素类:可以阻止疖的发展及促使消退。当出现皮损较大或反复发作、局部治疗无效、皮损周围伴有蜂窝织炎等情况时可使用抗生素。一般选用耐酶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也可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2)降血糖类药物:糖尿病患者有发生疖的风险,可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以控制血糖。
手术治疗
晚期已化脓破溃的疖,医生会考虑切开排脓治疗。
物理治疗
早期可选用远红外线、超短波照射、半导体激光等物理疗法。
展开全部
护理
1、观察疖的大小、颜色、肿胀程度的变化、脓液的量和色及疼痛程度等。
2、如疖肿破溃,医生放置了引流管,要注意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3、如果进行了疖的切开引流,要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敷料有无渗血、渗脓等。
4、糖尿病患者发生了疖,还需密切观察血糖变化。
5、如出现发热、寒战、呕吐、烦躁等的症状,提示病情较重,要立即到医院进行相应的诊治。
展开全部
饮食宜忌
饮食建议以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为主,如瘦肉、鸡蛋、牛奶、米粥、大豆、馒头、面条、新鲜水果、蔬菜等。
忌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
展开全部
预防
1、注意皮肤清洁,特别是在夏季,要勤洗澡、洗头、理发,勤换衣服。
2、麸皮出现外伤时,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
3、避免与他人混用毛巾、衣物等,防止交叉感染。
4、积极治疗已有的基础类疾病。
展开全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检查和治疗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