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绍
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到强的热辐射所发生的变化。由火焰、高温固体和强辐射热引起的损伤称之为烧伤。烧伤是由高温、化学物质或电引起的组织损伤。烧伤的程度由温度的高低、作用时间的长短而不同。局部的变化可分为四度。烧伤时可见血液中的乳酸量增加,动静脉血的pH值降低,随着组织毛细血管功能障碍的加重缺氧血症(anoxemia)也增重。临床经验证明,烧伤达全身表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时则可有生命危险。烧伤(burn)主要指热力、化学物质、电能、放射线等引起的皮肤、粘膜、甚至深部组织的损害。其中皮肤热力烧伤(如火焰、开水等)最为多见。
展开全部
高发群体
无特殊人群
展开全部
传染
无传染性
展开全部
症状
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三度四分法,按烧伤深度分为Ⅰ度,浅Ⅱ度,深Ⅱ度,Ⅲ度,临床习惯上称Ⅰ度,浅Ⅱ度为浅度烧伤,深Ⅱ度,Ⅲ度为深度烧伤。
Ⅰ度烧伤
伤及表皮浅层,基底层尚存,局部皮肤发红,肿胀,疼痛,有烧灼感,无水疱,3~5天痊愈,愈后不留瘢痕,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浅Ⅱ度烧伤
累及表皮和真皮乳头层,局部红肿,渗液较多而形成大小不等水疱,创面湿润,创底鲜红,水肿,剧痛;若无感染等可于2周内痊愈,无瘢痕形成,可有暂时性色素沉着。
深Ⅱ度烧伤
累及真皮网状层,但仍残留部分真皮和皮肤附件,局部肿胀,白色或棕黄色,水疱较小,感觉迟钝,皮温稍低,疼痛较轻,如无感染可于3~4周内愈合,愈后留有瘢痕,但皮肤功能基本保存。
Ⅲ度烧伤
累及皮肤的全层甚至皮下脂肪,肌肉,内脏器官,创面苍白或焦黄炭化,无疼痛,无水疱,感觉消失,质韧似皮革,3~4周后焦痂脱落后遗留肉芽组织面,愈后遗留瘢痕,皮肤功能丧失,造成畸形,酸烧伤一般不起水疱,迅速成痂,硫酸,硝酸和盐酸的烧伤痂分别呈深棕色,黄棕色和黄色;烧伤越深,痂色越暗,痂皮内陷越明显,质地越硬,碱烧伤创面呈黏滑或皂状焦痂,色潮红,有小水疱,一般较深,焦痂或坏死组织脱落后,创面凹陷,边缘潜行,经久不愈,此外酸烧伤容易估计偏深,碱烧伤和其他一些化学烧伤有继续加深的过程,应反复估计核实深度。
严重烧伤:
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组织,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如水盐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休克,dic,免疫平衡失调,继发感染,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等,尤其是呼吸功能受损,是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全部
检查
重度烧伤早期,血常规检查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量和红细胞压积明显增高,尿比重增高。
代谢性酸中毒时,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非蛋白氮升高,有条件时可查血气分析,以及血清na+、k+等的测定,以确定有否酸中毒。
脓毒败血症时,白细胞总数常在(10~25)×109/l之间,中性粒细胞达0.85以上,并可见中性核左移及中毒颗粒;血培养阳性时有助于诊断;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有助于确定致病菌种类。
展开全部
诊断和鉴别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检查可进行诊断。根据无水疱,只有红,肿,痛,烧灼感,有水肿,水疱,渗液,累及皮肤分别烧伤深度。
鉴别诊断
结合病史即能明确诊断,无需跟其他疾病鉴别。主要是和如水盐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休克,dic,免疫平衡失调,继发感染,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等,尤其是呼吸功能受损相鉴别诊断。还要和皮疹皮肤外伤相鉴别,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还有伴随症状所鉴别诊断、积极对症治疗。
展开全部
治疗
一、全身治疗

1.对局限性一度或浅二度者不需全身治疗,疼痛者可酌给复方阿斯匹林或凡拉蒙等止痛剂。对大面积深二度、三度者转外科处理。外感感染严重者,应给予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抗生素预防感染。若烧伤面积大,必须重视全身治疗,如抗休克、抗感染、增强机体抵抗力等。若烧伤面积大,及时移植自体皮,减少疤痕的形成。

二、局部治疗

1.一度及浅二度:先以75%酒精清洁创面后,选用清凉乳剂(参见带状疱疹)外敷,或鸡蛋清加入5%硼酸粉调匀涂敷,外用凡士林纱布包扎。有水疱糜烂者,可先在无菌情况下刺破水疱,放出内容物,然后选用雷夫奴尔湿敷10%,或氧化锌软膏或10%代马妥软膏外涂,可防止继发感染,促进上皮恢复。也可用市售京万红软膏外涂局部,1日2~3次。

2.大面积深二度、三度除外科处理外,亦可用紫色疽疮膏和化毒散软膏各半混匀外敷,待腐肉脱净后,疮面内芽新鲜时可用生皮粉撒疮面上,上敷甘乳膏。

烧伤紧急处理
烧伤病人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
①脱离致伤原因:被热水或热液浸润的衣服立即脱去,小面积的四肢烧伤可将患肢浸泡在冷水中,也可用冷水持续淋洗,约10 min,可减轻疼痛和局部热力损害。酸碱或其他化学烧伤,创面应立即以大量清水冲洗较长时间。生石灰烧伤应用机械方法将附着于皮肤的石灰粉粒移去,然后再用水冲,以免石灰遇水产热而加重烧伤。无机磷烧伤应立即以湿布覆盖创面或浸入水中,以防磷遇空气继续燃烧。处理时,应尽量将磷颗粒去除,再用5%苏打水温敷包扎。忌用油质敷料,因磷溶于油后可加速吸收,引起中毒。
②镇静止痛:先了解病人在现场是否接受过镇痛剂及其剂量,以防镇痛剂超量。休克病人,因外周血管收缩,外周循环障碍,肌内注射药物吸收不良,故镇静药物均应静脉注射。吗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0.2mg.哌替啶(度冷丁)为每公斤体重1—2mg,以生理盐水20ml稀释后静脉推注。每6h可重复注射1次。但1岁以下的婴儿忌用哌替啶或吗啡。静注镇痛药后,倘若病人仍烦躁不安,很可能是缺氧、血容量不足或其他原因引起的一种临床表现。切忌在短时间内重复多次注射镇痛药,造成逾量中毒。
③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面、颈部特别是口、鼻周围有深度烧伤、临床表现有口腔粘膜苍白、水肿,并伴有发音嘶哑或有呼吸困难者,应作气管切开。并给氧气吸入。
④检查有无合并外伤和中毒:如有颅脑损伤、胸腹部损伤、内脏破裂穿孔、内出血、四肢脊柱骨折和一氧化碳或其他中毒等同时存在时,应立即给予有关处理。
⑤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凡成人烧伤面积超过30%或Ⅲ度面积超过10%;小儿烧伤面积超过10%或Ⅲ度超过5%;或电击伤者均可发生休克。应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快速输入平衡盐溶液。如烧伤总面积超过50%或Ⅲ度面积超过30%者,应同时输入全血或血浆。
⑥放置留置导尿管:凡成人烧伤面积超过30%,小儿超过10%者,均应放置留置导尿管,按照每小时尿量调整休克期补液速度。
⑦清创:清创必须待休克稳定和病人安静后方可进行。剃除烧伤部位及附近毛发,剪除指(趾)甲。创面可以用1:1000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或1:2000氯已定溶液轻拭;被尘土污染之创面,可先用肥皂水清洗创缘皮肤,然后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之后,再以1:1000苯扎溴铵或 1:2000氯已定溶液轻擦。浅Ⅱ度烧伤之小水泡可不予处理,大水泡低位剪破,排空内容物。深Ⅱ度及Ⅲ度创面之残留表皮应尽量去除。四肢环形焦痂缩窄影响肢体远端血循,胸腔及颈部环形焦痂影响呼吸者,应作焦痂切开减压术。减压切口应达深筋膜;如为电击伤应同时将深筋膜切开。根据烧伤创面的部位、深度及具体条件,给予包扎或暴露疗法。
⑧预防注射:肌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成人3000u,儿童1500u.
⑨转送:如确有必要转送至烧伤中心进一步抢救治疗之病人,应在休克平稳后,才能转出。切忌在休克高潮时(即伤后72h内)转送。呼吸道有烧伤而未做气管切开的病人,转送途中应作好气管切开的充分准备,并携带气管切开之器械。如用飞机转送,途中病人应横放,如因机舱狭小,无法横放时应将头向机尾,足向机头,否则飞机起飞时,病人可因重力造成脑部缺血,甚至导致死亡。转送前及途中严禁用冬眠药物或其他周围血管扩张剂。

烧伤休克期补液
大面积烧伤早期,大量血浆样液体渗出至组织间隙及创面,其主要表现为低血容量休克。在烧伤渗出液中的电解质含量与血浆内相仿,蛋白质含量约为血浆内含量的一半,然而大部分为分子量较小的白蛋白,易渗出。渗出的速度以烧伤后6—8h内最快,以后逐渐减慢。烧伤面积越大,Ⅲ度面积越广泛,则休克发生越早。中面积及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大多发生在伤后6 —12h内;特大面积烧伤病人,伤后1h内即可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总面积超过80%,伤后2h入院的休克发生率高达50%—60%.

(1)补液方法:成人浅度烧伤面积<15%、小儿<10%(非头、面部烧伤),可口服烧伤饮料,以补充体液的丢失。中面积及大面积烧伤、电击伤以及小儿头面部烧伤均需静脉补液。由于近年来热风疗法的推广,成人每日的水分量需要为3000—4000ml,儿童70—100ml/kg,婴幼儿100— 150ml/kg.应于24h内均匀输入,每公斤体重、每1%烧伤面积补给胶体及电解质1.5ml.第二个24h补给前24h输入的胶体液和电解质的半量,水分量同第一个24h.第三个24h,在烧伤总面积超过50%的病人中可补给适当量的胶体、全血和(或)血浆400—800ml或50%人体白蛋白 125ml.水分尽量口服,不足的量,由静脉补给。大面积烧伤病人创面蒸发量大,仍有必要继续自静脉补充水分。烧伤总面积小于50%、Ⅲ度烧伤在30%以下者采用盐水疗法,每公斤体重、每1%烧伤面积所需要的平衡盐溶液的总量平均为4ml.其中半量在伤后8h内输入,其余量在16h内输入,不补胶体及水分。
第二个24h不再补电解质溶液,仅补胶体及水分,胶体补给量为500—900ml.按上述方法补给,每小时尿量要求为50—100ml.

(2)休克期液体疗法注意点:胶体通常用全血或血浆。从丢失液体的性质和伤后早期血液浓缩来看,宜选用血浆。大面积Ⅲ度烧伤细胞破坏多,剩下的红细胞的半衰期亦明显缩短。因此在水肿吸收期即需补给足量全血。此外,要根据病情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纠正休克。大面积深度烧伤,红细胞大量破坏,释出血红蛋白和肌肉大片烧毁(如电击伤),导致游离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通过肾脏排泄。游离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可刺激肾小管引起血管痉挛,并可在酸性环境下析出沉淀,堵塞肾小管,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预防急性肾功能衰竭,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和加速补液,同时静脉快速推注20%甘露醇或速尿。有血红蛋白尿或肌红蛋白尿的病人,每小时尿量要维持在50—100ml.

烧伤创面处理
烧伤早期创面处理原则是使创面干燥结痂,造成不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或在创面上应用穿透性能强的杀菌或抑菌药物,使烧伤坏死组织中保持足够的杀菌(或抑菌)剂浓度,以抑制细菌繁殖,为量度烧伤的再上皮化以及Ⅲ度烧伤的去痂植皮创造条件。
具体处理方法:
①包扎疗法:创面敷一层细质纱布,外面加脱脂纱布和棉垫。可使创面得到充分的引流,保护创面,便于使用外用药。各种外用药可直接涂于创面上或配制在包扎的纱布上或涂在内层纱布上。
②暴露疗法:应选择一个消毒后的清洁病室,室温为26—32℃,休克期由于创面渗液大量蒸发,吸收大量热量,因此环境温度应保持在32℃以上。病人清创后,置于无菌纱布垫的床上,使创面直接暴露在温暖、干燥、清洁的空气中。为防止某些受压部位创面潮湿,可定时侧身暴露,或用翻身床定时翻身。还可加用热风疗法:病人睡在大孔泡沫塑料垫上,上置单层纱布,将热源(红外线或电热)和送风器(电扇)组成的“热风机”放在大孔泡沫塑料垫下。热风经泡沫塑料孔吹至病人创面,可使创面经常保持干燥,造成一个不利于细菌生长的环境。暴露疗法的主要目的是使创面形成一层干痂,从而减少病原菌的繁殖。经过正确暴露处理的创面,深Ⅱ度有时可获痂下一期愈合;Ⅲ度创面可以形成一块完整坚硬的焦痂。为促使创面迅速形成干痂,在浅Ⅱ度的创面上可采用具有收敛作用的中草药如虎杖、四季青等。Ⅲ度焦痂或深Ⅱ度创面可涂2%碘酊或聚乙烯吡咯酮。碘酊除杀灭表面细菌和具有一定的穿透性外,并可使组织脱水,促使创面迅速形成干痂。初期处理时如决定作暴露疗法,应将已松脱之表皮层揭去,因表皮角质层有阻止水分蒸发的作用,使表皮下坏死组织不易干燥结痂。
③半暴露疗法:用单层盐水纱布、薄的油质纱布或含有各种抗菌药溶液的纱布一层,敷于创面上,目的在于帮助深Ⅱ度创面结痂或用以固定植皮创面上的皮片。近年来由于磺胺米隆及磺胺嘧啶银水溶性冷霜的广泛应用,半暴露疗法已不仅限于上述目的。由于要使上述两种药物在创面组织中达到足够的杀菌或抑菌浓度,因此冷霜应有相当的厚度(一般为2—3mm),为防止冷霜流失应外加单层纱布。这也是一种半暴露疗法。

四、烧伤植皮 Ⅲ度烧伤除面积很小(直径<1cm),可赖创缘上皮爬行而致疤痕愈合外;面积大者,必须进行自体皮肤移植。植皮有肉芽创面植皮、削痂创面植皮、切痂创面植皮、大张皮片移植、小皮片移植、网状植皮、异体皮肤移植及人造皮等。

五、烧伤感染 烧伤创面是一层坏死组织,坏死组织下方及四周均有少量的血浆样渗出,此种渗出物是极好的细菌培养基。加之全身应用的抗菌药物不能进入坏死组织,因而细菌首先在焦痂表面繁殖生长,然后可沿毛囊向深部蔓延,在毛囊根部向四周扩展,细菌也可从焦痂表面直接侵入至焦痂深层。细菌不但在坏死组织内大量繁殖,且可向邻近未烧伤之正常组织侵犯,并在正常组织中继续繁殖。感染表现为创面脓毒症和败血症。
烧伤感染的预防与治疗:
①加强创面处理:仔细清创后,创面可涂1%磺胺嘧啶银水溶性冷霜及10%磺胺米隆水溶性冷霜,每日2次。滋长真菌,则需同时将1%丙二醇和克霉唑(三苯甲咪唑)以1:1(w/v)之比例调入含有上述药物的水溶性冷霜内,以预防及治疗真菌感染。如已发生创面脓毒血症者。病人全身情况估计可耐受一次较大的手术,且能在一次手术中将大部分创面切除者,可用手术方法将创面及创面下部分健康组织(一般切除平面在深筋膜)一并切除后,立即以异体或异种皮肤覆盖,待感染控制,情况稳定后,再换植或嵌植自体皮肤。
②合理使用抗生素:近年来烧伤创面细菌以绿脓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粪链球菌为主,其余依次为硝酸盐阴性杆菌、产气杆菌、产碱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因此抗生素要选择应用,不但局部而且全身。
展开全部
护理
一、体液渗出期(休克期 )
一般为伤后48-72小 时,一方面由于烧伤热导致体液渗出而出现了皮肤水肿,另一方面机体由于体液减少而影响内脏的正常功能,如不及时采取救治将会危及您的生命。
因此,须做到:
1、保持安静平卧,勿乱动乱叫。
2、口渴是机体对疾病的正常反应,在一定时间和程度上会持续存在。根据您的病情需要,护理人员会对您采取一定时间(一般为48小时内)的禁食水,少量进食水,希望患者能够配合。
3、如有其它不适如疼痛不能忍受、寒冷、呼吸困难等,可示意或告诉护理人员。
二、感染期
从烧伤一开始直到创面封闭的一段时间。由于烧伤破坏了皮肤的正常防御功能,大量创面坏死组织适于细菌繁殖发生感染。此时您可能会有发热、寒战、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自觉症状,此期对患者是一个危险而关键的时期,护理人员会对患者采取一些必需的治疗措施,包括:
1、隔离措施
因创面暴露是烧伤治疗的主要手段,而暴露的创面又易发生感染,感染既可来自患者自身创面又可来自外界环境,因而须一方面对患者的创面注意无菌操作,另一方面要对患者采取必需的隔离,如实行无人陪伴,控制探视次数等。
2、换药
换药是一直伴随着患者的整个病程,尤其是在这个阶段更频繁,创面的变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中溶(脱)痂时创面会出现臭味、流脓等,这是一个自然的病重过程,请不要过于紧张,换药时即使操作很轻,都可能会疼痛,希望患者尽量忍耐。
3、手术
手术是烧伤皮肤不能自行修复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治疗手段,这通过切除已破坏的皮肤组织,覆以自体或异体皮,这样既可以杜绝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也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手、足等功能部位的功能。
4、全身或局部浸浴
可以比较彻底地清除创面脓毒及坏死组织,减少局部细菌含量控制感染,促进循环,改善功能。
5、营养支持
烧伤具有消耗大,代谢高的特点,故需加强营养支持。除静脉补充外,更需要积极努力的配合,采取正确有效的膳食。
展开全部
饮食宜忌
1、重度烧伤72小时内病人因大量体液丢失,病人口渴明显,此时要限制病人的饮水量,以免大量饮水造成胃扩张,影响胃功能。可给少量米汤、豆汁,中和胃酸,并通过饮食调节病人的情绪。对疑有胃肠出血、休克未纠正、胃肠反应重者禁食水。

2、鼓励进食:在确定病人胃肠功能正常的情况下,鼓励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多食水果、蔬菜汁等。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在不影响食物多样化的基础上,不强求按比例饮食。少量多餐,一次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影响消化与吸收。

3、对面部烧伤导致张口、咀嚼困难的病人给予软食。对生活不能自理者,要亲自喂饭,喂饭时要有足够耐心,掌握好适当的温度和速度,不可强迫进食,随时了解病人对饮食的要求,保护病人的食欲。

4、创造良好的进食环境。进食前30分钟尽量停止一切影响病人食欲的操作,如可引起疼痛的创面喷药、换药,不谈论影响病人情绪的话题,开窗通风,保持病室内空气清鲜,多与病人交谈,增加互相了解,解除病人的焦虑与恐惧。
5、烧伤的饮食禁忌:
(1)忌辛辣食物:如 辣椒、辣油、辣酱、榨菜、芥末、咖喱、桂皮、八角茴香等。
(2)忌髙脂肪类食物:烧伤患者因消化道功能紊乱,食欲较差, 因此饮食中脂肪含量不宜过髙,尽量不用猪、牛、羊的脂肪及乳脂肪、椰子油、棕榈油等。烧伤患者的饮食中胆固醇的含量也应适当降低。宜食用易于消化吸收的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花生 油、豆油、芝麻油等。
(3)忌油炸、油煎食物:油炸油煎食物,如炸鸡、炸牛排、炸猪排、煎馒头、麻球等食入后会引起消化障碍,故不宜食用。
(4)忌烟、酒、茶:烟中含有尼古丁,含使血管收缩物质,不利于 皮肤的康复;酒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并能促进血液循环,当烧伤有感染时应忌酒,早期蛋白大量渗出时也应忌酒;茶虽然有补充液体的作用,但在机体大量需要营养时,饮茶会冲淡胃酸,不利于消化, 影响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的吸收。烧伤患者发热时更不宜饮茶, 因为茶叶所含的茶碱能升髙体温,并能降低解热药的药理作用。
展开全部
预防
烧伤是火灾中较常见的创伤之一,它不仅会使皮肤损伤,而且还可深达肌肉骨骼,严重者能引起一系列的全身变化,如休克,感染等,烧伤现场急救是否正确及时,护送方法和时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伤员的安全,因此,伤后应迅速脱离致伤源,并进行必要的紧急救治,这是现场抢救的基本原则。
一、迅速消除致伤源
灭火战斗中出现烧伤情况一般有:火焰烧伤;液体,气体,固体等高温烫伤;化学烧伤;电烧伤等,任何致伤从接触人体到造成损伤,均有一个过程,只是时间的长短不一而已,因此,现场抢救要争取时间,常用方法如下:
1、当衣物着火时应迅速脱去;或就地卧倒打滚压灭,或用各种物体扑盖灭火,最有效是用大量的水灭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以防头面部及呼吸道吸入火焰损伤。
2、当气体,固体烫伤时,应迅速离开致伤环境。
3、当化学物质接触皮肤后(常见的有酸,碱,磷等),其致伤作用与这些化学物质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成正比关系,故受伤后应首先将浸有化学物质的衣服迅速脱去,并用大量水冲洗,以达到稀释和清除创面上的化学物质,磷烧伤应迅速脱去染磷的衣服并用大量水冲洗创面,或将创面浸泡在水中隔绝空气并洗去磷粒,如无大量水冲洗,可以用多层湿布包扎创面,使磷与空气隔绝防止磷继续燃烧加重损伤,禁用含油质敷料包扎,以免增加磷的溶解和吸收。
4、当触电后应立即关闭电源,将伤员转移至通风处,松开衣服,检查发现呼吸停止时,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心脏停止跳动时,施行胸外按压,呼吸心脏均停止时,同时进行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并及时送附近医院进一步抢救。
二、现场简单医疗急救
1、若被热力烧伤后应立即用冷水或冰水湿敷或浸泡伤区,可以减轻烧伤创面深度并有明显止痛效果,在寒冷环境中进行冷疗时须注意伤病员保暖和防冻。
2、无论何种原因使烧伤合并其他损伤,如严重车祸,爆炸事故时烧伤同时合并有骨折,脑外伤,气胸或腹部脏器损伤,均应按外伤急救原则作相应的紧急处理,如用急救包填塞包扎开放性气胸,制止大出血,简单固定骨折等,再送附近医院处理。
3、伤员脱离事故现场后应注意对烧伤创面的保护,防止再次污染,另外创面一般不涂有颜色的药物(如红汞,紫药水等),以免影响后续治疗中对烧伤创面深度的判断和清创,对浅度烧伤的水疱一般不予清除,大水疱仅作低位剪破引流,保留泡皮的完整性,起到保护创面的作用。
4、烧伤后伤病员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和躁动,应给予适当的镇静,止痛。
5、烧伤病人在伤后2天内,由于毛细血管渗出的加剧,导致血容量不足,烧伤面积超过一半的病人,应立即输液治疗,因为休克很快就会发生,无条件输液治疗时应口服含盐饮料,不宜单纯喝大量白开水,以免发生水中毒。
6、如遇严重烧伤者应立即向卫生主管部门报告,请求增援。
展开全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检查和治疗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