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绍
子宫肌瘤(uterine myoma)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组成。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据统计,至少有20%育龄妇女有子宫肌瘤,因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临床报道发病率远低于肌瘤真实发病率。      

分类
按肌瘤生长部位分类: 分为宫体肌瘤(90%)和宫颈肌瘤(10%)。
按肌瘤与子宫肌壁的关系分类:
1、壁间肌瘤(intrarnural myoma):占60%~70%,肌瘤位于子宫肌壁间,周围被肌层包围。
2、下肌瘤(subserous rnyoma):约占20%,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并突出于子宫表面,肌瘤表面仅由子宫浆膜覆盖。若瘤体继续向浆膜面生长,仅有一蒂与子宫相连,称为带蒂浆膜下肌瘤,营养由蒂部血管供应。若血供不足肌瘤可变性坏死。若蒂扭转断裂,肌瘤脱落形成游离性肌瘤。若肌瘤位于宫体侧壁向官旁生长突出于阔韧带两叶之间,称为阔韧带肌瘤。
3、下肌瘤 (submucous myorna):占10%~15%.肌瘤向官腔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表面仅为黏膜层覆盖。黏膜下肌瘤易形成蒂,在宫腔内生长犹如异物,常引起子宫收缩,肌瘤可被挤出宫颈外口而突人阴道。
各种类型的肌瘤可发生在同一子宫,称为多发性子宫肌瘤。
展开全部
高发群体
女性
展开全部
传染
无传染性
展开全部
症状
1、症状
多无明显症状,仅于盆腔检查时偶被发现。症状出现与肌瘤部位、生长速度及肌瘤变性关系密切,与肌瘤大小、数目多少关系不大。
(1)月经改变:为最常见症状。大的肌壁间肌瘤使宫腔及内膜面积增大,宫缩不良或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等致使周期缩短、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不规则阴道流血等。粘膜下肌瘤常为月经过多,随肌瘤渐大,经期延长。一旦肌瘤发生坏死、溃疡、感染时,则有持续性或不规则阴道流血或脓血性排液等。浆膜下肌瘤及肌壁间小肌瘤常无明显月经改变。
(2)腹块:患者常自诉腹部胀大,下腹正中扪及块物。当清晨膀胱充盈将子宫推向上方时更易扪及,质地坚硬,形态不规则。
(3)白带增多:肌壁间肌瘤使宫腔面积增大,内膜腺体分泌增多,并伴有盆腔充血致使白带增多;悬吊于阴道内的粘膜下肌瘤,其表面易感染、坏死,产生大量脓血性排液及腐肉样组织排出,伴臭味。
(4)腹痛、腰酸、下腹坠胀:患者通常无腹痛,浆膜下肌瘤蒂扭转时出现急性腹痛。肌瘤红色变时,腹痛剧烈且伴发热。下腹坠胀、腰酸背痛常见,且经期加重。
(5)压迫症状:肌瘤压迫膀胱出现尿频、排尿障碍、尿潴留等。压迫输尿管可致肾盂积水。压迫直肠可致排便困难等。
(6)不孕:文献报道占25%~40%.可能是肌瘤压迫输卵管使之扭曲,或使宫腔变形,妨碍受精卵着床。
(7)继发性贫血:长期月经过多导致继发性贫血。严重时有全身乏力、面色苍白、气短、心悸等症状。
2、体征
与肌瘤大小、位置、数目以及有无变性有关。肌瘤较大在腹部扪及质硬、不规则、结节状块物。妇科检查时,肌壁间肌瘤子宫常增大,表面不规则、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起;浆膜下肌瘤可扪及质硬、球状块物与子宫有细蒂相连,活动;粘膜下肌瘤子宫多为均匀增大,有时宫口扩张,肌瘤位于宫口内或脱出在阴道内,呈红色、实质、表面光滑,伴感染则表面有渗出液覆盖或溃疡形成,排液有臭味。
展开全部
检查
1.超声检查
为目前最为常用的辅助诊断方法。它可显示子宫增大,形状不规则,肌瘤数目、部位、大小及肌瘤内部是否均匀或液化、囊变等。超声检查既有助于诊断子宫肌瘤,并为区别肌瘤是否有变性提供参考,又有助于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鉴别。
2.诊断性刮宫
通过宫腔探针探测子宫腔大小及方向,感觉宫腔形态,了解宫腔内有无肿块及其所在部位。对于子宫异常出血的患者常需鉴别子宫内膜病变,诊断性刮宫具有重要价值。
3.宫腔镜检查
在宫腔镜下可直接观察宫腔形态、有无赘生物,有助于黏膜下肌瘤的诊断。
4.腹腔镜检查
当肌瘤须与卵巢肿瘤或其他盆腔肿块鉴别时,可行腹腔镜检查,直接观察子宫大小、形态、肿瘤生长部位并初步判断其性质。
5.磁共振检查
一般情况下,无需采用磁共振检查,如果需要鉴别诊断是子宫肌瘤还是子宫肉瘤,磁共振尤其是增强延迟显像有助于鉴别子宫肌瘤和子宫肉瘤。在腹腔镜手术前,磁共振检查也有助于临床医师在术前和术中了解肌瘤的位置,减少残留。
展开全部
诊断和鉴别
诊断
子宫肌瘤诊断标准:
1、月经过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下腹可出现硬块,少数有疼痛及压迫症状,或伴盆血。
2、子宫增大,质硬。
3、探测宫腔增长或变形。
4、诊刮时宫腔内触及凸起面。
5、B型超声及/或子宫镜检查可协助诊断。
鉴别诊断
子宫肌瘤的诊断一般不困难,有时因为病史不清楚或体征表现不典型,会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鉴别诊断的要点是把握住各有关疾病的特点,将所得病史与检查结果结合起来进行周密分析,作出鉴别。
1、宫内妊娠
在妊娠前3个月,个别孕妇仍按月有少量流血,如误认为月经正常来潮而子宫又增大,往往错诊为肌瘤,应详细追问以往月经史(包括量的多少),有无生育史,年龄多大(年青的肌瘤机会更少);还应注意有无妊娠反应,如为妊娠,子宫增大符合月经减少的月份;肌瘤者子宫较硬,此外妊娠者外阴,阴道着紫蓝色,子宫颈柔软,乳房胀感,乳晕外可出现次晕,妊娠达4个月以后,可感胎动或听到胎心音,用手探触可感到子宫收缩,除病史,体征外,还可做妊娠试验或B超显象检查来鉴别。
过期流产伴有不规则阴道流血,尿妊娠试验呈阴性反应,易误诊为子宫肌瘤,但过期流产者有停经史,曾有妊娠反应,子宫形态正常,行B超检查,一般可确诊,必要时可行诊刮鉴别。
子宫肌瘤可以合并妊娠,也必须想到,否则或漏诊妊娠或误诊为葡萄胎,以往如曾查到肌瘤,目前又有早孕史和体征,而子宫大于停经月份,无阴道流血,孕试阳性,则诊断当无困难,但以往未经确诊者,应详细询问月经是否过多,有无不孕史,检查时注意子宫有无肌瘤突出,必要时可严密观察,如为葡萄胎,则停经后常有少量阴道流血,而腹部包块在短期内长大,妊娠试验阳性且滴定度高;B型超声检查葡萄胎呈雪片状特有波型。
2、卵巢肿瘤
卵巢囊肿不易与子宫肌瘤混淆,因为两者硬度不同,前者为囊性而后者为实性,同时前者与子宫中间有分界,可与之分开,而子宫肌瘤则与子宫关系密切不能与之分开,移动宫颈则随之活动,诊断遇到困难较多的是卵巢实性肿瘤与浆膜下子宫肌瘤,两者均为实性肿物,如果肌瘤在子宫的一侧,尤其带蒂浆膜下肌瘤有时鉴别困难,须借B超检查协助,卵巢恶性肿瘤也为实性肿块,与子宫牢固粘在一起融成一个团块时,虽属子宫外在肿块但与之不能分开,有时被误诊为子宫肌瘤,年龄是一个重要的线索,肌瘤多见于中年妇女,有月经不调,而卵巢癌多见于老年妇女,若患者为绝经后妇女首先要考虑为卵巢恶性肿瘤,结合其他卵巢恶性肿瘤的体征如子宫直肠陷凹结节或肿块,子宫固定不动等均有鉴别价值,诊断性刮宫了解宫腔大小,方位以及内膜有无病变有帮助,B超检查若见到双侧卵巢即可排除卵巢肿瘤,从子宫肌瘤与卵巢恶性肿瘤B型超声的声像图之不同亦可鉴别,阔韧带内巨大子宫肌瘤触之为实性肿物,居子宫的一侧,有时被误诊为卵巢实性肿瘤,卵巢实性肿瘤若不是恶性一般活动度好,而阔韧带子宫肌瘤则活动受限,少见的情况下,巨大子宫肌瘤囊性变可被误为卵巢囊肿,阴道检查:若为大肌瘤囊性变,摸不到宫体,而卵巢囊肿,除囊肿外可触及子宫体。
3、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妇科常见病,而其临床表现也是多种多样,子宫内膜异位症往往宫骶韧带增粗或有结节,病史上有痛经,经期肛门坠痛,腹泻等症状有助于与子宫肌瘤鉴别,子宫肌瘤有月经过多或经期紊乱,但无痛经。
4、子宫腺肌病
子宫腺肌病也表现为子宫增大,月经过多,好发于中年妇女,与子宫肌瘤,从病史与阴道检查所见颇有类似之处,重要的鉴别点是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症状特点突出是进行性加重的痛经,并伴有肛门下坠感;阴道检查子宫呈一致性增大,一般为10~12周妊娠大小,很少大于12周妊娠大小,其质地坚硬,有时经前及经后子宫大小可有变化,经前,经期子宫略增大而于经后较前略小,可能与肌壁间病灶内经期积血有关,子宫肌瘤的子宫多呈不规则增大,质韧,虽有月经过多症状但无痛经,有时两者可以并存,子宫肌瘤合并子宫腺肌病,病史可以出现痛经症状。
5、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常见症状是不规则阴道出血,并有子宫增大,从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相似之处,发病年龄不同,子宫内膜癌好发于老年妇女以绝经后出血为多见,同时有白带增多而子宫肌瘤则多见于中年妇女,阴道检查两者均有子宫增大,子宫内膜癌子宫为一致性增大,质较软,对更年期妇女应警惕子宫肌瘤合并子宫内膜癌,因此子宫肌瘤患者术前常规作诊断性刮宫可以排除子宫内膜癌。
6、子宫颈癌
宫颈癌症状有不规则阴道出血,白带增多或流恶臭的阴道溢液而子宫黏膜下肌瘤脱出于宫颈口或宫颈黏膜下肌瘤伴有感染均可产生同样的症状,窥器看阴道内肿物表面有溃烂,坏死,外观似菜花状宫颈癌,阴道检查可协助鉴别,子宫颈癌宫颈增大,硬,肿物表面脆,极易出血,穹隆部往往也被累及变硬;而黏膜下肌瘤表面光滑,不硬,不脆,子宫颈质软,穹隆完整质软,带蒂黏膜下肌瘤可以转动,宫颈刮片及组织活检可确诊宫颈癌。
7、盆腔炎性肿块
结核附件炎性肿块,触之实性较硬,与子宫紧密粘连,包块不活动,子宫边界不清,易与子宫肌瘤混淆,但两者的病史与症状均不同,结核包块患者有结核史,特别是肠结核及腹膜炎史,不育史,月经量少甚至闭经,若为活动性结核则有低热,体弱,血沉快,而子宫肌瘤以月经过多为主诉,诊断性刮宫若为子宫内膜结核即可确诊为结核性包块,子宫肌瘤一般宫腔增大,B超也可协助鉴别包块的来源。
8、慢性子宫内翻
慢性子宫内翻阴道内脱出肿物,其表面为子宫内膜,可误诊为黏膜下子宫肌瘤脱出于阴道,仔细检查于肿物下方两侧可见到外翻的输卵管内口,进一步双合诊检查盆腔内空虚,触不到宫体即可鉴别,追问患者曾有急性子宫内翻的病史,现在此病已很少见,临床须注意的是在检查脱出于阴道外的黏膜下子宫肌瘤时应警惕是否同时伴有子宫内翻。
9、子宫肉瘤
子宫肉瘤与子宫肌瘤均有子宫增大,阴道出血,有其相似之处,临床往往将子宫肉瘤误诊为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发生于育龄妇女,生长缓慢,绝经后逐渐萎缩为其特点,而子宫肉瘤好发生于老年妇女,生长迅速,若子宫肿瘤增长迅速,特别是绝经后妇女子宫增大首先应考虑子宫肉瘤,并须注意是否有肿瘤侵犯周围组织出现腰腿痛等压迫症状,阴道检查肉瘤子宫增大,质软或硬,有时从宫口有息肉样赘生物脱出,暗红色,或粉色,质脆,触之易出血,诊刮可有帮助,若未侵及内膜则得不到阳性结果。
10、子宫肥大症
子宫肌壁组织平滑肌细胞肥大,肌层增厚,子宫一致性增大,发生于育龄妇女,往往伴有月经过多,一般子宫孕8~10周大小,多见于经产妇,B超无瘤核,诊刮内膜无异常发现。
11、子宫畸形
双子宫或残角子宫不伴有阴道或宫颈畸形者易误诊为子宫肌瘤,畸形子宫一般无月经过多的改变,如年青患者在子宫旁有较硬块物,形状似子宫,应想到有子宫畸形的可能,常须行子宫输卵管造影以明确诊断,自有B超检查以来,畸形子宫易于诊断,甚至残角子宫早期妊娠于破裂前即可明确诊断。
12、陈旧性宫外孕
陈旧性宫外孕合并盆腔血块并与子宫附件粘连一起者,有可能误诊为子宫肌瘤,然而,仔细询问有无停经史,急性腹痛史及反复腹痛发作,结合病人多伴有严重贫血貌,妇检穹窿部饱满,触痛,盆腹腔包块与子宫难以分开,且包块边界模糊,硬度不如肌瘤等特点,应想到陈旧性宫外孕的可能,此时,可行阴道后穹窿穿刺,必要时注入10ml盐水,则可抽出陈旧性血液及小血块则鉴别容易,B超显象检查可助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
治疗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症状及肌瘤的部位、大小、数目全面考虑。

一、随访观察
无症状肌瘤一般不需治疗,特别是近绝经期妇女。绝经后肌瘤多可萎缩或逐渐消失。每3~6个月随访一次。
二、药物治疗
适用于症状轻、近绝经年龄或全身情况不宜手术者。
(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采用大剂量连续或长期非脉冲式给药,可产生抑制fsh和lh分泌作用,降低雌二醇至绝经水平,借以缓解症状并抑制肌瘤生长使其萎缩。但停药后又逐渐增大到原来人小。用药6个月以上可产生围绝经期综合征、骨质疏松等副作用,故长期用药受限制。一般应用长效制剂,每月皮下注射1次。常用药物有亮丙瑞林(lcuprorelin)每次3.75mg,或戈舍瑞林(goserelin)每次3.6mg.应用指征:
① 缩小肌瘤以利于妊娠;
② 术前治疗控制症状、纠正贫血;
③ 术前应用缩小肌瘤,降低手术难度,或使阴式手术成为可能。
④ 对近绝经妇女,提前过渡到自然绝经,避免手术。
(2)其他药物:米非司酮(mifepristone),日量12-5mg口服,作为术前用药或提前绝经使用。但不宜长期使用,以防其拮抗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三、微创介入治疗
1.经血管治疗:子宫肌瘤的微创介入治疗就是将肌瘤的营养血管栓塞。子宫肌瘤的微创介入治疗就是通过股动脉穿刺,然后使用导管进入患者双侧子宫动脉内,局部注射栓塞剂,可以阻断肌瘤的血液供应,可以使肌瘤处于缺血现象,就会引起子宫肌瘤缺血、缺乏营养。由于肌瘤缺乏血液供应和营养供应,就会引起子宫肌瘤萎缩和消失。子宫肌瘤属于雌激素依赖性疾病,治疗期间需要饮食清淡,不能吃含有雌激素的食物和药物,以免引起肌瘤复发或增大,影响病情恢复。子宫肌瘤治疗期间需要定期B超检查,看看恢复的情况
2.超声消融:超声消融是利用超声波的穿透性、聚焦性,将体外低能量的超声波聚焦于体内病变组织,通过热效应、机械效应及空化效应等共同机制,使病变组织温度瞬间升至60~100℃,导致蛋白质变性、坏死,达到杀灭肌瘤目的的一种技术。超声消融技术用于子宫肌瘤的治疗从临床研究到临床推广应用已有十多年的时间,目前日趋成熟,在国内国外每年应用超声消融治疗的病例数已超万人,逐渐成为深受患者欢迎的子宫肌瘤保守治疗方法。
3.微波治疗:主要是通过热效应和生物效应来实现的。由于极性分子间存在磁阻对振荡产生阻力作用,从而消耗微波能量而生热,利用这些热量达到治病之目的,这就是微波治疗的热效应。微波治疗的特点采用高频率局部辐射,在较小的微波功率输出条件下,即可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微波能量可被组织吸收产生内热源,对人体组织的有效作用深度为5~7CM。微波对人体组织的热效应效率高、穿透力强、具有内外同时产生热的优点。微波加热出现后,用于治疗肿瘤的方式有二种:一种是微波从体外照射进去;另一种是把微波送到患者体内直接照射肿瘤,这二种治疗方式可根据病变部位来选择。当微波作用于机体组织时,可引起组织细胞中离子、水分子和偶极子的高频震动。当微波输出能量低、辐射热能少时,可增强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代谢,增强局部的免疫能力,因此,能有效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水肿吸收、消炎止痛。
四、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证:
① 月经过多致继发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② 严重腹痛、性交痛或慢性腹痛、有蒂肌瘤扭转引起的急性腹痛;
③ 有膀胱、直肠压迫症状;
④ 能确定肌瘤是不孕或反复流产的唯一原因者;
⑤ 肌瘤生长较快,怀疑有恶变。手术可经腹、经阴道或官腔镜及腹腔镜下手术。
术式有:
(1) 肌瘤切除术(myornectomy):适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经腹或腹腔镜下切除,黏膜下肌瘤可经阴道或官腔镜下切除。术后有50%复发机会,约1/3患者需再次手术。
(2) 子宫切除术:不要求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者,可行子宫切除术。术前应行官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恶性病变。
(3) 其他:主要是子宫动脉栓塞术以及高强度超声聚焦消融(俗称海扶刀)等,目前应用较少。
展开全部
护理
1、心理护理:协助病人选择治疗方法。缓解病人因疾病引起的焦虑和紧张的情绪。
2、营养:鼓励病人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和含铁量丰富的食物。消化不良者应少食多餐并适当活动促进消化。病人应忌烟酒,忌食辛辣食物。
3、阴道出血:阴道出血多者应住院观察和治疗,避免发生危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面色苍白、脉搏细数等症状。保留会阴垫以准确估计阴道流血量和性质。大出血时,应及时与医师联系,及时处理。
4、用药护理:注意服用铁剂的注意事项。
5、腹部肿块:注意观察肿块大小和症状。病人可感急性腹痛,体温升高。浆膜下子宫肌瘤蒂扭转可出现急性腹痛,应立即住院观察处理。
6、出院指导:保守治疗的病人出院后,应加强营养,适当活动,.注意劳逸结合,月经期间应多休息,避免疲劳。指导病人坚持治疗,讲清楚药物的作用、给药途径、用药时间和剂量、药物副作用的表现和处理方法。嘱病人按预定随访时间接受医疗检查和指导。全子宫切除的病人术后可有少量暗红色阴道流血,血量逐渐减少,若术后7~8天出现阴道流血,多为阴道残端肠线吸收所致,出血量不多者暂观察;出血较多者可以明胶海绵压迫止血或缝合残端。术后1个月应到医院随访,检查伤口愈合情况。
展开全部
饮食宜忌
1、注意多吃一些绿色蔬菜,以及优质蛋白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比如鱼肉,瘦肉,鸡肉等。因为子宫肌瘤,特别是子宫黏膜下的子宫肌瘤,大多数会影响女性的月经,导致月经量增多,出现女性的贫血。绿色蔬菜含有叶酸,以及人体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可以促进人体铁的吸收,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减轻女性的贫血症状。而含有优质蛋白的肉类也可以减轻人的贫血症状。对于有子宫肌瘤的女性是比较适合的。尤其是黏膜下子宫肌瘤引起月经紊乱,出血较多的女性贫血患者。
2、注意不要食用使用了含有激素成分饲料喂养的鸡,鸭及鱼类等。部分养殖户为了提高产量,会使用一些含有激素类的饲料喂养鸡,鱼,及鸭等,这类食物一般含有雌激素比较高。而雌激素在体内会促进子宫肌瘤的增长,甚至子宫肌瘤的恶化。因此有子宫肌瘤的女性应注意不要食用这类食物。另外,除了这类食物,有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辛辣,油腻的食物也尽量少点食用。
展开全部
预防
1.注意合理安排生活,保持心情舒畅,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
2.注意作息规律,避免吃生冷及辛辣刺激性食物。
3.经期、产后注意避免受凉,避免劳累。
3.防治月经失调,发现经期延长、月经增多、不规则阴道出血要及时就医,及时治疗内分泌紊乱。
4.对30岁以上的女性朋友,要定期做妇科检查。特别是对于月经量多者,或者腹部有包块,更应该注意。
展开全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检查和治疗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