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绍
骨样骨瘤为良性成骨性肿瘤,由成骨细胞及其产生的骨样组织构成。约占全部骨肿瘤的1%,占良性骨肿瘤的10%.病灶为一小的瘤巢,周围有许多成熟的反应骨。
展开全部
高发群体
所有人群
展开全部
传染
无传染性
展开全部
症状
常见症状:胫骨疼痛、软组织肿胀、肌肉萎缩、脊柱侧弯、关节疼痛、骨痛
本病10~30岁最多见,但也可见于1岁以下的婴儿或60岁以上的老人,男性比女性多见,发病率为2∶1,下肢的发病率约为上肢的3倍,发生于躯干骨者较少见,胫骨和股骨最多见,约占病例的一半,其次为腓骨,肱骨和脊柱等。
病程有特征性,疼痛出现较早,往往于X线片上出现阳性病损前几个月就已存在,病初为间歇性疼痛,夜间加重,服用止痛药可以减轻,后期则痛加重,呈持续性,任何药物不能使之缓解,疼痛多局限,软组织可肿胀,但受累区很少,有的病人也可没有疼痛症状,病灶较小时,疼痛可伴有血管运动性反应如皮温增高和多汗,疼痛不一定限于患区也可以放射至附近关节。
骨样骨瘤的大小是这种病变的另一个特点,有人限定其大小为1cm,但也有人报道为1.5cm,总之体积不大。
疼痛为其主要症状,如果没有疼痛,则诊断值得怀疑,疼痛的特点是夜间剧烈,当服用小量水杨酸即可使疼痛缓解,疼痛的性质常为钝痛或刺痛,开始轻微,且呈间断性,故时有几个月至几年才来就诊,以后疼痛加重,变成持续性,也可能伴有局部软组织肿胀或压痛,疼痛的机制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肿瘤组织内产生的前列腺素产物可以造成血管压力改变,刺激了局部神经末梢,这种看法是由于在病变核心的周围纤维带内或是在核心的本身中发现有无髓鞘的神经纤维存在而受到支持。
骨样骨瘤的其他临床表现可与病人发病年龄,所侵犯骨的部位有关,在骨未成熟时,可以出现肌肉萎缩,骨骼畸形,如骨样骨瘤位于脊柱骨则可出现斜颈,脊柱僵硬,脊柱侧弯,而位于关节内的骨样骨瘤则可出现关节局部压痛,滑膜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骨样骨瘤可以有各种临床表现,但实验室检查一般均为正常。
展开全部
检查
骨样骨瘤的辅助检查:
1.X线表现X线检查对骨样骨瘤的诊断十分重要。肿瘤在X线片上呈一圆形或卵圆形透明缺损,缺损周围常有致密的骨骼组织,称为“瘤巢”.如发生在骨皮质内,邻近皮质骨因骨膜新骨形成而增厚;若发生于松质骨内,则邻近的松质骨明显硬化。故不论在何部位,病灶周围均有硬化,瘤巢本身为均匀的X线透射区,但如位于骨皮质内,瘤巢中心有时致密,周围有一射线透亮带。若皮质骨反应过多,瘤巢被掩盖而不一定会反映出来。普通X线片不能确诊的病例,可行放射性骨扫描,病变区表现为一个高密度的红染区,对于来源于皮质骨和网状骨的骨样骨瘤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ct和MRI检查对于确定病灶,帮助定位,避免不必要的周围骨组织损伤和减少复发的机会很有帮助。
2.病理表现肉眼观察,骨样骨瘤呈棕红色,椭圆形或球形,质地为颗粒状沙砾感。瘤巢可完全位于皮质内,或完全在松质骨内,也可骑跨在骨皮质内侧面。镜下显示瘤巢被增厚的皮质骨包围。病损组织由骨样组织、新形成骨和血管丰富的骨组织混杂而成。破骨细胞常可看到。诊断标准:
1.骨样骨瘤少见,青少年发病。如果年轻成人或儿童存在不能解释的持续性疼痛,应考虑本病的诊断。
2.下肢长骨干和脊椎附件最多见。
3.疼痛明显服用阿司匹林可缓解。
4.X线ct片显示为长骨干皮质内小的透亮区为“瘤巢”.骨样骨瘤的鉴别诊断:骨样骨瘤有特殊的疼痛症状和典型的瘤巢X线表现,较易诊断。但仍需与以下骨病鉴别。
1.慢性骨脓肿为低度慢性化脓性感染,具有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且有反复发作病史,好发于长骨干骺端,破坏区较大,骨皮质局限破坏,周围致密,有时有小死骨,但无瘤巢。
2.单发性内生骨疣无周围骨质硬化,无疼痛。多发于手足小骨。
3.动脉瘤样骨囊肿多位长骨干骺端及脊椎骨附件(椎弓根、横突或棘突).大小不一,薄壳间软组织膨出,与周围骨质分界清晰。发生在骨内为中心型,在骨外分偏心型和骨旁型。
展开全部
诊断和鉴别
1、慢性骨脓肿为低度慢性化脓性感染,具有红,肿,热,痛等炎性症状,且有反复发作病史,好发于长骨干骺端,破坏区较大,骨皮质局限破坏,周围致密,有时有小死骨,但无瘤巢,X线片表现为骨皮质局限性缺损,周围骨质致密,可有小的死骨形成,术中见骨腔内含有脓液,肉芽组织,镜下见大量多核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

2、慢性硬化性骨髓炎(ga rre型)疼痛性质与骨样骨瘤相似,常为间歇性,X线表现为:骨质局限或广泛增生硬化,无瘤巢,髓腔狭窄甚至闭塞。

3、成骨细胞瘤:二者同属良性骨细胞性肿瘤,成骨细胞瘤无骨样骨瘤特有的夜间疼痛,但发展较快,破坏区较大,常>2 cm,皮质膨胀明显,周围硬化轻微。

4、单发性内生骨疣无周围骨质硬化,无疼痛,多发于手足小骨。

5、应力性骨折:一侧骨皮质断裂,局限性骨膜增生,骨质硬化,颇似骨样骨瘤,但体层或m r i可见横形骨折线,多有长期连续运动史。

6、骨斑(bovespot)或骨岛(bone island),病变的毛刷状边缘与周围的骨小梁混合在一起,表现形式为“放射刺状”或“伪足状”,X线片见骨内有局限性圆形和卵圆形骨质密度增加阴影,无硬化阴影围绕,临床上无任何症状。
展开全部
治疗
本病理想的治疗是大块切除,包含有病灶的患骨。彻底切除病灶,症状很快消失。
一般不主张作刮除术。认为照射和化学药物治疗无效。手术可能难以找到准确的部位,按照术中X线摄片进行钻孔,对定位有帮助。术后进行X线复查也是必要的。完全切除病灶后很少复发,而不完全的刮除常有复发。复发时间长短不等。还有的病例,术中找不到病灶。有趣的是,半数病人在第一次术后症状减轻,1/4病人在第二次术后缓解,剩下的病人3/4在第三次手术后症状减轻。这可能是多次部分切除的结果。
非手术治疗
对症状较轻,尤其对那些手术较困难或术后会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疗,即口服水杨酸盐对症治疗。
手术治疗
(1)瘤巢刮除灭活植骨术:活跃的2期骨样骨瘤,当瘤巢位置很明确,行刮除术。可使用石碳酸、95%酒精或冷冻等方法灭活囊壁,一般作局部刮除后行自体骨、人工骨或异体骨移植,也可应用骨水泥充填瘤腔以降低复发率。

(2)边缘大块切除术:当瘤巢位置不明确,行边缘的大块切除,去除瘤巢和反应骨。

(3)经皮瘤巢去除术:当瘤巢位置很明确,可在ct引导下,用空心钻钻入病灶,切除病灶,或将变速磨钻的磨头导入瘤巢内,消灭瘤巢和周围的反应骨。另外一种方法是微波治疗,在ct引导下置入一根探针,用它产生的高频“微波”来消灭瘤巢。
展开全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检查和治疗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