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绍
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以持久的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一组神经症。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患者确实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但其严重程度并不足以解释患者的痛苦与焦虑。对患者来说,即使症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心理冲突密切相关,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 躯体化障碍是躯体形式障碍中的一种疾病。该病表现为多种多样、经常变化的躯体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器官,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多伴有社会、人际或家庭行为方面的严重障碍。起病往往在成年早期,女性多于男性。
展开全部
症状
临床表现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部位或器官,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其躯体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胃肠道感觉异常,疼痛、打嗝、反酸、恶心、呕吐等,皮肤感觉异常,烧灼感、疼痛、痒、麻木、蚁走感等,皮肤斑点,性及月经方面的症状。症状常导致患者反复就医和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展开全部
检查
患者不知道疾病的病因所在,所以要求医生给予检查和治疗。而医生通常也是通过许多检查以排除可能的可以解释其症状的躯体疾病。由于这些患者与此同时可能伴发其他躯体疾病,所以当躯体症状发生显著改变时,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查体和实验室检查。
展开全部
诊断和鉴别
1.躯体疾病
有些躯体疾病在早期可能难以找到客观的医学证据,因此,躯体化障碍的诊断要求病程2年以上,以便自然排除各类躯体疾病所引起的躯体不适。临床上,对年龄超过40岁而首次表现躯体不适为主要症状者,一定要谨慎,不要根据患者有心理诱因、初步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有一定的暗示性等就轻易做躯体化障碍的诊断。
2.抑郁症
抑郁症常伴有躯体不适症状,而躯体化障碍也常伴有抑郁情绪。鉴别时一方要考虑症状发生的先后;另一方面,要分析症状的特性。如为重性抑郁,尚有一些生物学方面的症状,如早醒、晨重夜轻的节律改变,体重减轻及精神运动迟滞、自罪自责,消极言行等症状可资鉴别。
3.精神分裂症
早期可有疑病症状,但其内容多离奇、不固定,常有思维障碍和情感障碍,患者并不积极求治,可资鉴别。
4.疑病症
躯体化障碍患者关注的重点是症状本身及症状的个别影响,患者要求治疗以消除症状,患者常有过度使用药物的现象;而疑病症更多指向潜在进展性的严重疾病过程及其致残致死结果,患者倾向于要求检查以确定或证实潜在的疾病,患者通常害怕药物及其副作用。
展开全部
治疗
躯体化障碍的治疗概要:躯体化障碍需配合抗焦虑药、抗抑郁药,而且要尽早使用。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治疗成败的关键。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调整患者所处的环境对矫正疾病行为、发展健康行为至关重要。针灸、理疗是治疗慢性疼痛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躯体化障碍的详细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治疗最好的治疗是医生与患者保持平静、稳定、有支持性的关系,帮助缓解症状,使其避免进行各种昂贵和危险的诊断和治疗性检查。然而,医生必须保持警惕,病人也有可能其正罹患躯体疾病。
(一)药物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病人常伴有焦虑、抑郁、失眠等症状,且与躯体症状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单纯的心理治疗起效缓慢,需配合抗焦虑药、抗抑郁药,而且要尽早使用。国内有报道阿米替林50~100mg/天,两周内有效率达88.8%,多虑平为87%.其疗效机制大致有三种解释:
①通过缓解焦虑起效,但一般抗焦虑药效果不显著,只有三环类抗抑郁剂效果明显;
②疼痛和躯体不适只不过是抑郁症状的一部分,抑郁缓解后症状也随之消失;
③有研究发现,感觉/疼痛阈的降低与5一ht的水平下降有关,三环类抗抑郁剂可阻止5一ht的重吸收,因而提高了感觉阈值。用抗抑郁剂治疗躯体形式障碍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剂量要小,如阿米替林每天50 mg即可奏效,因药物量大时副反应增加,避免病人误认为躯体症状加重;
②为减轻副反应,加深睡眠,便于白天的活动,特别是在症状好转后可在睡前一次服用;
③治疗前必须讲明药物可能出现的副反应,如口干、便秘、心悸等,以解除患者的担心;
④药量要注意个体化。要强调治疗有一个巩固过程,其时间的长短取决于病程、个性和环境等因素。
(二)心理治疗1.支持性心理治疗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是心理治疗成败的关键。本病患者除诉述众多躯体症状外,还有着漫长而无甚效果的就诊经历,情绪紧张而焦虑。医生要特别有耐心倾听患者的倾诉,对患者表示关心、理解和同情,让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对治疗抱有希望。在治疗过程中医生的接触技巧至关重要。患者常表现依赖性、表演性及受到伤害的疾病行为,好抱怨或感到委屈。有的患者沉湎于痛苦中,习惯于对药物的依赖,有的甚至带有敌意或威胁,使治疗者处于被动地位或缺乏信心。医生既要对患者的痛苦表示同情和理解,又要引导患者将注意力集中在既定的治疗目标和已获得的成果上,如睡眠改善、疼痛的减轻等。要勉励病人将轻微的躯体不适如同正常感知的一部分,并与之和平相处。宜逐渐增加活动量,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药物。当药物治疗无效时心理治疗更为重要。主要采取系统、个别的短程面谈的方式,每次至少20分钟,疗程约3个月。治疗的目的在于让患者认识到不良疾病行为,分析引发疾病的有关因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对生活事件及躯体病痛的正确态度。
2.认知疗法首先要让患者认识到,虽然病痛是他真实的感受,但并不存在器质生病变,对生命、健康不会带来任何威胁,要纠正错误的认知,重见正确的疾病概念和对待疾病的态度,学会与症状共存,要转移注意,尽量忽视它,并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
3.精神动力疗法精神动力学派认为慢性心因性疼痛是一种情绪的反应,象征着患者好斗性的升华或失去心爱物的反应,疼痛能使压抑的内心找到寄托。帮助病人探究并领悟症状背后的内在的心理冲突,对症状的缓解有效。
4.环境及家庭治疗调整患者所处的环境对矫正疾病行为、发展健康行为至关重要。医生要协助病人增强对社会环境和家庭的适应能力,鼓励病人努力学会自我调节,尽早摆脱依赖性。其配偶和亲友对病人的疾病和痛苦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同情,改变消极、冷漠、歧视的态度,建立积极、关心、帮助的家庭氛围。有研究表明,短期或长期家庭治疗对改善患者的人际关系是十分有效的。
5.催眠暗示疗法对某些暗示性较强的患者有短暂疗效,一般认为单用催眠治疗效果不大,疗效也不持久。
(三)其他治疗针灸、理疗是治疗慢性疼痛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有研究证明,针灸对4/5的慢性疼痛病人有效,经对照研究证明,皮神经刺激术不仅可起安慰、暗示效应,低频率刺激可通过内啡肽,高频率刺激通过5一ht起作用。保健气功锻炼是一种自我调节和放松训练的好方法,可用于治疗焦虑症状明显的患者。
展开全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检查和治疗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