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绍
静脉炎(全称血栓性静脉炎)是指静脉血管的急性无菌性炎症,根据病变部位不同,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少数病人可有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等,患者常常陈诉疼痛肿胀。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多,如创伤、手术、妊娠、分娩、心脏病、恶性肿瘤、口服避孕药及长期站立、下蹲、久坐、久卧等,较常见的是外科手术后引发本病。
展开全部
高发群体
无特殊人群
展开全部
传染
无传染性
展开全部
症状
可分为以下几种病型。
1.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
临床上常将其分为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和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两种,其区别主要是除病因外,前者多累及一条静脉并继续向上发展;而后者无一定形式,往往是一条或几条静脉同时或先后受累,此起彼伏地反复发作。
(1)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按其发病原因分为;静脉注射硬化剂,高渗溶液,抗癌药物等,在内膜上引起化学性刺激,造成广泛性损伤,产生静脉炎并导致血栓形成的,称为化学性静脉炎,由静脉注射,长期插塑料管,打击,扭伤等机械性损伤引起的局限性静脉炎称外伤性静脉炎等。
浅表性良性血栓性静脉炎多见于下肢的大隐静脉及其分支和上肢的静脉,常限于一条静脉,严重时向近端及其大的分支发展,急性发作时可以沿病变静脉触及疼痛和压痛的皮下硬索,或呈节段性分布的卵圆形结节,累及周围组织时发生静脉周围炎,以致相邻皮肤红肿和温度升高,可随皮肤移动,发病后可能有轻度全身性症状,但白细胞一般不升高,痊愈时疼痛减轻,红肿消退,留下色素沉着斑或皮下硬索,当侧支循环建立和再通时,硬索亦可能逐渐消失,因系浅静脉病变,血液回流一般不受影响,故不引起肢端水肿,若并发深静脉病变或累及静脉瓣时,则可能发生严重组织水肿和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表现。
(2)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主要累及浅静脉,而脑,肝,肾,肠系膜和肺等的深静脉亦可发生,但一般以下肢,臀和腹壁为常见,表现为节段性皮下硬索或硬结,有疼痛和压痛,相邻皮肤红肿,2~4周后消退,遗留色素沉着斑,而在另一条或另一段静脉又发生新的损害,于是一部分消退,一部分新发,以致几个部位存在不同期的损害,本病原因不明,但与两种疾病有密切关系:
①它往往是潜在性内脏癌的早期表现,原发性内脏癌涉及胃,肺,胰和胆囊等部位,而与胰腺体和胰尾部癌的关系最为密切,②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密切关系,是其早期表现或整个病程中的一个阶段的临床表现,behcet病的血栓性静脉炎也可能属于这一类疾病,不同的是后者深和浅的不同管径静脉均可发病,而前者主要是侵袭浅层中小静脉。
2.深静脉血栓形成
按其发生部位和病情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
(1)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常发生于小腿深部静脉,如胫后静脉和腓静脉等,机化的血栓可能引起局部静脉阻塞和炎症反应,由于血栓范围一般较小,炎症较轻,对血液回流也不大,其症状一般不甚明显,通常是在活动后感腓部肌肉沉重和疼痛,严重时有抽痛,少数患者在血栓向近侧扩展影响到主干静脉时才会有明显症状,如产生明显的组织水肿,局部症状和发热,特征性的表现是腓肠肌处疼痛和压痛,检查时将小腿伸直,足向背屈,腓肠肌内病变静脉受牵引而引起疼痛,称为homan征,homan征阳性,腓肠肌深部组织压痛(neuhof征)和被动伸足或趾背屈引起小腿下部疼痛,均有助于小腿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另外,腓肠肌周径较健侧增大5cm以上,踝部轻度水肿伴浅静脉怒张,也可能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虽可两侧均发生,但不一定对称,可与由心,肝和肾等疾病引起的组织水肿相区别。
(2)髂,股血栓性静脉炎:典型表现是:
①整个下肢弥漫性水肿;
②皮下静脉怒张和皮肤青紫;
③股三角区压痛,常有发热,心动过速和白细胞数增高等,由于弥漫性水肿引起皮肤紧张,苍白,压下有凹陷;皮下静脉呈网状怒张;有难以耐受的疼痛和沿静脉特别是股三角区的压痛,出现这种现象者称为疼痛性股白肿(phlegmasia alba dolens),若是静脉血栓形成不只是在主干静脉而发展至广泛的分支或深达肌组织,而毛细血管压和组织压又超过动脉压时,则可发生严重的组织水肿,局部温度降低,小腿以至足背出现弥漫性青紫,并可能引起股动脉痉挛和动脉搏动消失,最后发生组织营养障碍以至静脉坏疽,此种情况称为疼痛性股青肿(phlegmasia cerulea dolens)或青紫性血栓性静脉炎(blue thrombophlebitis),由于以上病变主要是在主干静脉有血栓形成,管腔闭塞,对血液循环影响较大,同时能产生静脉周围炎,影响邻近淋巴管或引起动脉痉挛,所以症状和体征均较严重。
展开全部
检查
【诊断检查】诊断一般不困难,可利用以下的诊断方法:
1.超声二维超声显像可直接见到大静脉内的血栓,配合doppler 测算静脉内盘流速度,并观察对呼吸和压迫动作的正常反应是否存在。此种检查对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阳性率可达95%;对远端者诊断敏感性仅为50%~70%,但特异性可达95%.2.放射性核素检查125i纤维蛋白原扫描偶用于本病的诊断。与超声检查相反。本检查对腓肠肌内的深静脉血拴形成的检出率可高达90%,而对近端深静脉血栓诊断的特异性较差。本检查的主要缺点是注入放射性核素后需要滞后48~72小时才能显示结果。
3.阻抗容积描记法(impedance plethysmography,ipg)和静脉血流描记法(phle-borheography,prg)前者应用皮肤电极,后者采用充气袖带测量在生理变化条件下静脉容积的改变。当静脉阻塞时,随呼吸或袖带充、放气而起伏的容积波幅度小。这种试验对近端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0%,对远端者诊断敏感性明显降低。
4.深静脉造影从足部浅静脉内注入造影剂,在近心端使用压脉带,很容易使造影剂直接进入到深静脉系统,如果出现静脉充盈缺损。即可作出定性及定位诊断。
【鉴别诊断】腓肠肌断裂、胭窝滑膜破裂或囊肿穿破、急性小腿肌炎等。
展开全部
诊断和鉴别
诊断
1.浅表性血栓性静脉炎:诊断依据为沿浅静脉触及皮下硬索,若为小的静脉也可能是结节,但不成球状,相邻皮肤红肿,疼痛和压痛。
2.小腿深静脉血栓形成:诊断依据是腓肠肌部疼痛和压痛,以及小腿周径增大和homan征阳性等。
3.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下肢肿胀,疼痛和沿股静脉特别是股三角区的压痛,皮肤温度降低,颜色改变和浅静脉怒张。
鉴别诊断
慢性深静脉炎所致的静脉水肿需与淋巴水肿相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
西医治疗:       1.血栓性浅静脉炎的治疗
(1)卧床,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局部热敷,必要时可穿弹力袜或用弹性绷带包扎。

(2)药物:保泰松:0.1,3次/日;炎痛喜康:1mg,1次/日;消炎痛: 25mg,3次/日;阿司匹林:0.5~1.0mg,3次/日。一般不必用抗生素或抗凝剂治疗。

2.深部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1)卧床1~2周,抬高患肢超过心脏水平,膝关节稍屈曲位。保持大便通畅,防止血栓脱落;起床后穿长统弹力袜,穿着时间6周至3个月。

(2)腰交感神经阻滞:可以解除动脉痉挛,缓解疼痛。

(3)溶栓疗法:适用于发病后3天内或并发肺栓塞时。

①链激酶:药前半小时先静注氢化考的松25mg~50mg或地塞米松5~10mg,然后予链激酶50万u溶于5%葡萄糖或 0.9%ns 100ml内,静滴30分钟以后,以每小时10万u的速度静滴维持,直到症状消失,再继续滴注3~4小时,或链激酶60万u和地塞米松0.5~5mg或氢化考的松25mg溶于5%葡萄糖250~500ml内静滴,每6小时一次。通常用药后8~10小时,症状开始缓解,一般不超过3~5天;局部滴注 5000u/小时,共8小时。

②尿激酶:初剂量3万~5万u溶于5%葡萄糖或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内静滴,于1~2小时内滴完,每日2~3次,维持量可根据每日测定的纤维蛋白原量或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来调节。使用时间可长达1~2周;局部滴注4000u/小时,共12小时。

③纤维蛋白溶酶:5万~15万u溶于5%葡萄糖250ml内静滴30分钟,以后可5万u,静滴,每日2~3次,持续7日;也可进行局部血栓内注药。

④组织型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t一pa):每小时用0.5mg/kg,静滴2~4小时;合并肺栓塞时,先给25mg/小时,静滴2小时,如无效可追加40mg,以10mg/小时的速度静滴4小时。

(4)低分子右旋糖酐: 500ml静滴,1~2次/日, 10~15天为一疗程;或500ml中加入丹参20ml静滴,1~2次/日, 14天为一疗程。

(5)手术治疗:上述治疗48~72小时无效时,可考虑做静脉血栓摘除术或fogarty导管取栓术、下腔静脉结扎术或滤网成形术、大隐静脉旁路移植术。      中医治疗:     辨证分型治疗
(1)血栓性浅静脉炎:

①脉络湿热:治法:清热利湿,化瘀通络。
方药:五神汤加减。药用金银花、紫花地丁、茯苓、车前子、丹参、桃仁、红花、牛膝。方以金银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茯苓、车前子清利湿热,丹参、桃仁、红花活血化瘀,配牛膝破血通经,并引药下行。红热甚者加公英、连翘、黄柏加强清热解毒之力;肿胀甚者加苍术、泽泻以利湿消肿;疼
痛甚者加制乳香、制没药以活血止痛。

②脉络瘀阻: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丹参、元胡、鸡血藤、水蛭。
方以桃仁、红花、当归、白芍、川芎、丹参、元胡、鸡血藤、水蛭共用可达瘀血去脉络通、疼痛止之效。发生于下肢者可加牛膝,发生于上肢者可加桑枝;肿胀者加滑石、桂枝通阳利水;红肿者加公英、地丁清热解毒;浮肿晨轻暮重者加升麻、黄芪升阳利水。

(2)深部静脉血栓形成
①脉络湿热:治法:清热利湿,活血通络。
方药:清热通络汤加减。药用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茯苓、车前子、生苡仁、白花蛇舌草、丹参、炮甲珠。
方以金银花、蒲公英、地丁、车前子、生苡仁、茯苓、白花蛇舌草清热利湿解毒;丹参、炮甲珠活血散结消肿,肿胀明显者,皮色光亮者,加土茯苓、泽泻;疼痛明显者,加制乳香、制没药;气虚者加党参、黄芪。

②脉络湿瘀:治法:活血化瘀,利湿通络。
方药:活血通脉饮加减。药用丹参、赤芍、当归、川芎、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生苡仁。方以丹参、赤芍、当归、川芎活血化瘀;金银花、土茯苓、赤小豆、生苡仁清热利湿通络。痛甚者加炮甲珠、制乳香、制没药活血止痛;素体阳虚,畏寒肢冷者,去银花,加桂枝、细辛、附子温阳;气虚者加党参、黄芪益气健脾。

③脾虚湿阻: 治法:健脾渗湿,活血化瘀。
方药:健脾通络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生苡仁、茯苓皮、车前子、姜片、扁豆、白术、鸡血藤、丹参、川牛膝。方以黄芪、党参、生苡仁、茯苓皮、车前子、姜片、扁豆、白术健脾利湿;鸡血藤、丹参、川牛膝活血化瘀。
加减可参考上述两型。
展开全部
护理
1.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时,需绝对卧床1~2周,抬高患肢,使之高于心脏水平20~30cm,避免膝下垫枕或调节病床单纯抬高局部,以免阻碍静脉血液回流。
2.使用弹力袜:告诉患者弹力绷带或弹力袜的治疗作用及正确的使用方法,穿合适的弹力袜并保持各部压力均匀,嘱勿擅自停用。对着弹力袜及绷带者应每日检查皮肤有无破损及压痛。
3.积极鼓励患者戒烟,保持低脂饮食因为尼古丁使静脉收缩、减少静脉回流,高脂饮食可致动脉粥样硬化。
展开全部
饮食宜忌
1、饮食宜清淡多汁,容易消化且营养丰富,经常食用大量新鲜水果、蔬菜、生坚果、植物籽、大豆制品及全谷食物,以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2、宜多食用生姜,可促进血液循环、净化血管、稳定血压。多喝银杏茶水,可以改善微循环及大脑功能,具有抗氧化作用。

3、禁止食用任何乳制品、煎炸食物、盐腌食物及加工食品。

4、忌食生冷之物,如冰棍、汽水、凉莱等。

5、忌食辛辣、肥腻之物,如辣椒、花椒、大蒜、胡椒等。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详细情况询问医生)
展开全部
预防
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采用不同的方法,一般是:
1.长期卧床者,应做深呼吸及咳嗽等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若为输液患者应尽可能避免用刺激性液体。
2.手术后鼓励患者经常做深呼吸运动,下肢尤其是足伸展运动,早日下床活动。
3.积极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4.小腿已有静脉血栓形成者应及早处理,以防止血栓向近端发展。
展开全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检查和治疗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