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绍
甲状腺乳头状癌最常见,恶性度也最轻。约占甲状腺癌的半数,多见于儿童或年轻(40岁前)女性患者,有些患者在儿童时期曾作过颈部X线治疗。肿瘤生长缓慢,可在甲状腺内局限数年,病灶可经腺内淋巴管自原发部位扩散至腺体的其他部位和局部淋巴结,也可局限数年,故易忽视其性质。
展开全部
高发群体
儿童或年轻(40岁前)女性
展开全部
传染
无传染性
展开全部
症状
甲状腺乳头状癌首发症状为颈的部无痛性肿块,多数随吞咽上下移动,少部分有声嘶、吞咽困难及压迫感,少数先发现颈部转移淋巴结后找到甲状腺内原发灶,也有以颈部弥漫性肿大诊断为甲亢手术时发现的。近年来在健康体检时意外发现的甲状腺癌病例也不在少数。
展开全部
检查
1.甲状腺扫描
因甲状腺癌组织一般对放射性同位素缺乏亲和性,可用Ⅰ或mtc进行甲状腺扫描。
2.血清tg
常增高切除分化的肿瘤后恢复正常,tg的水平与肿瘤的组织结构或甲状腺肿瘤的良恶性无关。
3.超声检查
可发现肿块是否为囊性,其他甲状腺功能试验正常。但桥本甲状腺炎(hashimotothyroiditis又称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可并发甲状腺癌。
展开全部
诊断和鉴别
1.超声检查
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经验丰富的超声学专家诊断准确率可达85%以上。甲状腺肿物具有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匀、血流丰富及细砂粒样强回声表现,常提示甲状腺癌。若同时有颈部淋巴结肿大且伴钙化或囊性变,则甲状腺癌的可能更大。
2.ct或MRI
可以进一步了解甲状腺肿物、肿大淋巴结与周围组织结构如气管、食管、喉、颈部大血管等的关系。局部晚期病例行此项检查对外科医生有很大帮助。
3.喉镜检查
了解声带活动是否正常,以判断喉返神经受累的情况。
4.细胞学检查
诊断准确率可达85%以上,对颈部转移淋巴结诊断准确率更高。属有创检查,需要有经验的细胞学医生。我国绝大部分基层医院无法开展。
5.pet-ct
对判断甲状腺癌是否发生肺部、全身骨骼等远处转移有很大帮助,但价格昂贵,不作为常规检查。
6.甲状腺扫描
甲状腺核素扫描常呈“冷结节”,但特异性不高,不建议常规检查。
展开全部
治疗
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概要:甲状腺乳头状癌首选手术治疗,放疗或化疗作为辅助治疗或姑息疗法。化疗对甲状腺癌缓解率较低,仅9%~33%的患者获得缓解。手术治疗时,术前和术中必须严格探查颈部周围淋巴结等注意事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详细治疗:治疗:
(一)治疗原则乳头状甲状腺癌首选手术治疗,放疗或化疗作为辅助治疗或姑息疗法。
(二)具体治疗方法
1.手术治疗 一经确诊或怀疑本病首选手术治疗。癌肿限于一侧叶时切除患恻腺叶和峡部甲状腺;癌肿位于峡部,将峡部连同两侧腺叶内侧的1/3~1/2腺体切除;如癌肿累及双侧叶,应进行全甲状腺切除或次全甲状腺切除,争取保留一侧甲状腺上下极及腺体后背膜,以期保留一侧甲状旁腺;若癌肿已侵犯周围组织,应进行受累组织如喉、气管和食管在内的广泛切除;术中常规探查颈部周围淋巴结,若已发生转移,应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2.放射治疗
(1)外放射治疗:甲状腺癌对放射线敏感性差,单纯放疗效果不佳,但对手术无法切除干净的残余癌采用较小照射野辅助放疗有价值,可以提高生存率。伴发骨转移保守治疗无效时可应用外照射治疗,也可作为化疗的辅助治疗。一般采用60co或电子束外照射。
(2)内照射治疗:131i用于甲状腺癌术后远处转移灶的治疗,患者多已晚期,一般情况较差,建议小剂量多次照射方式,每次15~30mci,最多不超过50mci,每隔4~5日1次,此法安全,副反应小。
3.化学治疗 化疗对甲状腺癌缓解率较低,仅9%~33%的患者获得缓解,只作为姑息疗法,较少应用。常用化疗方案:顺铂20mg/m2,静脉滴注,连用5日为一疗程;阿霉素30~60mg/m2,静脉滴注,每3周1次,总量不超过500mg/m2;氟尿嘧啶每次500mg,静脉滴注,每周2次,连用4周,间隔2周休息,再用4周。也可采用多药联合方案。
4.内分泌治疗 根据分化型甲状腺癌对tsh依赖的特点及甲状腺素能反馈抑制其分泌的机制,可手术后给予甲状腺素治疗,有助于减少和防止术后肿瘤复发。如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80~120mg/d或l-t4100~200μg/d静脉滴注,每3周1次。
(三)治疗注意事项
1.手术治疗时,术前和术中必须严格探查颈部周围淋巴结,包括颏下区、双侧颌下区、颈后区、气管、食管沟、胸骨切迹后等处,必要时术中行快速冷冻切片病理确定有无转移灶,决定是否行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2.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根据癌肿侵犯周围组织范围及程度情况,可酌情选择传统式颈部淋巴结清扫术或功能性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后者指术中保留颈内静脉、副神经及胸锁乳突肌。
3.放射治疗时要注意掌握好投照量和放射野的大小,分化型癌采用局部小野照射,剂量为40~50gy;低分化型癌放射野要扩大,应包括双侧颈部淋巴结引流区,剂量为40gy,共4周时缩野。
4.放射治疗时要注意保护脊髓,避免接受过量照射,无论是原发灶还是转移灶,都应使脊髓受照量不超过40gy,共4~5周。
展开全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检查和治疗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