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绍
艾滋病恐惧症是一种与艾滋病有关的神经症,临床表现出与艾滋相似的神经症状,这是由于近几年来艾滋病毒感染人数增加,导致的一种心理过分紧张。一般出现在有高危性行为后或是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缺乏了解或是一知半解的的人群。是一种对艾滋病的强烈恐惧,并伴随焦虑、抑郁、强迫、疑病等多种心理症状和行为异常的心理障碍,简称恐艾症。
展开全部
高发群体
大多有过高度危险的婚前或婚外性行为人群
展开全部
传染
无传染性
展开全部
症状
恐艾症的四种类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不仅仅是由于对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和传播途径的片面性认识和错误理解,相当一部分人和本身的性格基础以及其他心理障碍有密切关系,尤其和焦虑障碍关系尤为密切。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可以是有过高危行为的人;也可以是没有过高危行为的人,恐惧完全出自自己的主观想象和联想。艾滋病恐惧症一般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一、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
临床表现为想到或看到“艾滋病”这三个字及艾滋病的相关报道即出现紧张不安和烦躁;经常提心吊胆担心自己已感染或会被感染艾滋病;经常处于高警觉状态,如临大敌。同时也可能伴有各种躯体症状,如坐立不安,往复走动,唉声叹气等。
焦虑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也不明显。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和相应的心理治疗可以得到缓解。
二、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
临床表现的中心症状为恐惧。表现为对艾滋病及其与艾滋病有关的一切东西和场所的恐惧。如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于是对血液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对吸毒人员、性工作者及艾滋病人表现出恐惧反应;对医院里的针具,公共厕所表现出恐惧反应。在接触到所恐惧事物的时候会出现心慌、出汗、肌肉紧张、颤抖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紊乱症状。
恐惧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较明显。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仅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于恐惧症的心理治疗。
三、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最为常见。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因此反复检查,四处求医,经多次检查,结果为阴性仍不能消除自己的恐惧和担心。即使是权威机构的结果也不相信,怀疑检查过程的各个环节,事后反复回忆检查过程,如认为工作人员当时不够专心,认为检查时使用的器具没有消毒等等。整日奔波于各个医院。对和艾滋病类似的症状非常敏感,如一但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极度恐惧,如临大敌,万念俱灰。
强迫型艾滋病恐惧症一般不会反复求医,四处检查,但回避行为和逃避行为比较明显,社会功能受损严重。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通过艾滋病知识的教育效果不明显,需要结合针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
四、疑病型艾滋病恐惧症
此型艾滋病恐惧症最为常见。患者认为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因此反复检查,四处求医,经多次检查,结果为阴性仍不能消除自己的恐惧和担心。即使是权威机构的结果也不相信,怀疑检查过程的各个环节,事后反复回忆检查过程,如认为工作人员当时不够专心,认为检查时使用的器具没有消毒等等。整日奔波于各个医院。对和艾滋病类似的症状非常敏感,如一但出现发热、全身无力、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就认为自己得了艾滋病,极度恐惧,如临大敌,万念俱灰。
展开全部
检查
实验室检查
1、抗体检查
多次HIV-1/2抗体检查呈阴性。
2、HIV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检查
HIV病毒检查显示HIV RNA阴性。
3、CD4淋巴细胞检查
CD4淋巴细胞检查是用来评价免疫功能缺陷状态的检查,检查结果一般显示CD4+T淋巴细胞检测降低,但不低于200/μl,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比例不倒置。
其他检查
心理测验:通过生活事件量表、个性评估量表、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等评分来评价患者的心理状况,大部分患者的评分都有异常表现。
展开全部
诊断和鉴别
医生通常根据既往病史(如高危性行为、共用注射器等),再结合临床表现以及体格检查、HIV病毒检查、抗体检查、CD4淋巴细胞检查以及心理测验等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诊断依据
1、病史要点
部分患者过去可能曾有HIV暴露行为史,如高危性行为、静脉吸毒时共用过注射器等;少部分患者也可能没有明确的HIV暴露行为史,但有人格障碍、焦虑或抑郁等精神疾病史。
2、症状要点
患者一般会自述有口腔长白斑、皮疹、眩晕、淋巴结肿大、体重下降及咽喉疼痛等流感样非特异性躯体症状,也会伴有神经症性症状,如感到恐慌,反复思考艾滋病有关病症或反复描述曾经发生过的危险性行为,反复就诊,反复检查,对事物缺乏兴趣等。
3、检查要点
患者的体格检查呈阴性、实验室检查无异常,但是会有心理测验评分异常。
展开全部
治疗
艾滋病恐惧症的治疗主要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其中,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焦虑和抑郁严重者,可给予抗抑郁药及苯二氮䓬类药物来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
1、抗抑郁药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具有抗抑郁的作用,可作为一线治疗药物,常用药物如帕罗西汀、氟西汀、氟伏沙明、舍曲林、西酞普兰等。
2、苯二氮䓬类药物
苯二氮䓬类药物具有抗焦虑、镇静、催眠等作用,可用于缓解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焦虑情绪,常用药物如劳拉西泮等,但此类药物可能不宜长期或单独使用,以免产生依赖性。
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认真倾听,详细了解患者情况。结合症状特点及其个性特征对患者的症状作出专业性的解释,如向患者解释HIV的传播途径,让患者了解拥抱和接吻不会传播HIV,通过避孕套可以阻止HIV传播。向患者说明目前的检测试剂盒很精确,结果是可靠的,尽量消除其过分思虑及担忧。
2、其他心理治疗
如放松技术、生物反馈、森田治疗、认知治疗、催眠治疗、家庭治疗、分析性心理治疗等,也可单独或与其他治疗方法结合运用。
展开全部
护理
1、患者和家属应学习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如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正确看待疾病,相信检测的结果。
2、针对个别行为偏激的患者,家属要理解和包容患者,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和行为错误,树立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展开全部
饮食宜忌
艾滋病恐惧症患者的饮食并无特殊要求,主要是加强营养,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减少其他疾病发生的风险。
展开全部
预防
1、避免高危性行为
(1)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的性行为。
(2)不滥交,避免同时拥有多个性伴。
(3)首次性接触前,了解对方的性生活史,了解对方有无性病。
2、避免血液和血制品传播
(1)不吸毒,避免与人共用针头、注射器等。
(2)去正规机构进行抽血、输血、文身操作等。
(3)献血人群应进行HIV筛查。
3、强化认知
提高对艾滋病的认知,了解其传播和预防知识,树立正确的防病观念,必要时可咨询专业的医生。
展开全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检查和治疗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