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介绍
冲动型人格障碍又称暴发型或攻击型人格障碍。是一类具有要进行某些行为的强烈欲望并付诸实施的精神障碍。由于发作过程中其有突发型,类似癫痫,故它又叫癫痫型人格。这种人往往在童年时就有所表现,往往因微小的事和精神刺激,就会突然爆发强烈的暴力行为,自己控制不住自己,从而造成破坏和伤害他人。这类障碍有多种形式,包括间歇性爆发障碍、纵火癖、偷窃癖、拔毛癖和病理性赌博等。在人群中的患病率尚无完整的统计。
展开全部
高发群体
无特发人群
展开全部
传染
无传染性
展开全部
症状
1.行为的目的在于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不在于其他。
2.这些冲动行为本身往往是损人又不利己的。
3.患者能够认识到其行为的危害性,但难以自控,往往多次努力均以失败告终。
4.在实施此行为前感到逐渐增强的紧张和兴奋,直到开始行动。
5.在实施此行为的过程中会体验到一种愉悦、满足的感受。
6.在实施此行为后会感到释放和轻松;有人可能会感到后悔、自责或自罪,但这并不能防止再发。
7.常伴有各种人格障碍、抑郁或焦虑症,以及精神发育迟滞等。
8.神经系统可能存在非特异性症状体征。
展开全部
诊断和鉴别
icd-10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的冲动型中有5项标准分别是
①冲动;
②易被激怒与使用暴力;
③不稳定,反复无常的心境;
④好争吵;
⑤难以坚持行动。
满足其中4项即可诊断。
ccmd-3冲动性人格障碍诊断标准为:
①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②以情感暴发和明显的冲动行为作为主要表现,并至少具有下列3项:
a、易与他人发生争吵和冲突,特别在冲动行为受阻或受到批评时;
b、有突发的愤怒和暴力倾向,对导致的冲动行为不能自控;
c、对事物的计划和预见能力明显受损;
d、不能坚持任何没有即刻奖励的行为;
e、不稳定的和反复无常的心境;
f、自我形象、目的,及内在偏好(包括性欲望)紊乱和不确定;
g、容易产生人际关系的紧张或不稳定,时常导致情感危机;
h、经常出现自杀、自伤行为。
鉴别诊断
与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鉴别:情感性精神障碍轻躁狂的病人好惹事生非,爱管闲事,行为轻率,无理取闹,攻击他人,有时易误诊为冲动型人格障碍。躁狂病人的病程呈发作性特点,急性发作即使无特殊治疗,大部分能自行缓解。冲动型人格障碍开始于少年,无自行缓解的临床特征。结合病程及躁狂病人的情感高涨、兴奋性增强、言语增多等临床症状可资鉴别
展开全部
治疗
冲动型人格障碍西医治疗
1)进行深入细致的心理访谈,使其正确对待挫折。人生在世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要正视挫折,总结经验,找到受挫折的原因并加以分析,而不是一遇挫折就采取攻击行为。通过各种手段培养他们的承受能力,并能对挫折采取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措施。
2) 近20年的大量研究发现,冲动型人格障碍与情感性精神障碍关系较为密切,药物治疗上可根据需要选用情感稳定剂,如碳酸锂、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如共患抑郁障碍,则不宜应用卡马西平,因药物相互作用而使血药浓度改变,降低治疗的安全性。
冲动型人格障碍中医治疗
当前疾病暂无相关疗法。
展开全部
护理
①、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
②、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③、合理膳食可多摄入一些高纤维素以及新鲜的蔬菜和水果,营养均衡,包括蛋白质、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和膳食纤维等必需的营养素,荤素搭配,食物品种多元化,充分发挥食物间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
展开全部
饮食宜忌
根据不同的症状,有不同情况的饮食要求,具体询问医生,针对具体的病症制定不同的饮食标准。
展开全部
预防
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长期出现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会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所以需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节制注意休息、劳逸结合,生活有序,保持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做到茶饭有规律,生存起居有常、不过度劳累、心境开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展开全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检查和治疗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