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征
(1)视诊:应做规范性的全面检查。
1)肢围: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多数都会出现患肢肢围增粗,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k-t综合征的肢围增粗最为明显。先天性动静脉瘘的患者的肢体远端肢围较健侧细。
2)肢长:k—t综合征及先天性a-v瘘的患者由于患肢先天性的静脉回流障碍和(或)动脉异常供血可造成患肢较健侧增长。
3)肢体水肿:与静脉曲张伴随的肢体多为胫前区的可凹性水肿,以区别于淋巴性的非可凹性水肿,而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k-t综合征及先天性a—v瘘等疾病的肢体肿胀明显。
4)静脉曲张的发生部位:
①大隐静脉曲张多发生在大腿及小腿的内侧,呈蚯蚓或团块状。
②小隐静脉曲张多发生在小腿后侧,呈蚯蚓或团块状。
③k-t综合征的患者,由于下肢深静脉缺如等原因,静脉曲张多发生在下肢的外侧。
④下肢a-v瘘的患者静脉曲张常发生于瘘口的局部或肢体的远端。主动脉一下腔静脉瘘的患者,静脉曲张除见于下肢外,还可见于胸、腹壁及会阴区。
⑤血管瘤的患者静脉曲张常发生于血管瘤的局部。
⑥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包括布加综合征)的患者静脉曲张除见于下肢外,还可见在胸、腹壁及会阴区,其静脉的血流方向为由下至上。
5)下肢色素沉着、皮疹及溃疡:见于长期存在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的患者,如原发性大、小隐静脉曲张,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或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等。下肢色素沉着、皮疹及溃疡也为疾病后期常见的证候群,且常见于足靴区。
6)下肢葡萄酒色斑:此征为k—t综合征的特殊体征,实为血管瘤的一种表现,色如葡萄酒,突于皮肤之上。
7)下肢搏动性包快:此体征除主要考虑由动脉瘤造成外,还应该考虑有a-v瘘的可能。
8)下肢缺血体征:先天性及后天性a—v瘘的患者,由于动脉未流经肢体远端,即从瘘口回流人静脉,故肢体远端也会出现缺血体征,如皮色苍白甚至发绀、趾甲生长迟缓、变厚,汗毛稀少等。
(2)触诊:不可忽略。
1)腹股沟及腓肠肌区压痛: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的患者如血栓再发,会出现腹股沟和(或)腓肠肌区压痛。
2)震颤及搏动感:先天性及后天性a-v瘘的患者在其较大的瘘口及附近静脉处可触及震颤、动脉搏动感。
3)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先天性及后天性a—v瘘患者的肢体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3)叩诊与听诊:对诊断肢体缺血有特殊意义。
1)血管杂音:怀疑患有先天性及后天性a-v瘘或较大的血管瘤的患者要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血管杂音,如存在,这既可说明a—v瘘的瘘口较大又可确定瘘口的位置,或说明较大的血管内存在湍流。
2)移动性浊音:怀疑患有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及主动脉一下腔静脉瘘的患者,要注意腹部是否存在移动性浊音,如存在说明有腹水。
辅助检查指导原则是:先用无创检查,既而用有创检查,乃至用探查术,最终做出准确的判断。
1.血管疾病的无创检查
(1)多普勒(doppler)动脉及静脉检查:最为常用。多普勒静脉检查可以检查深静脉是否通畅,下肢深、浅静脉瓣膜是否有反流。如果深静脉通畅,只是深、浅静脉瓣膜有反流可以诊断为原发性深、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对于a—v瘘或血管瘤的患者,如并发下肢供血不足还要检查动脉系统,多普勒动脉检查可以了解较大的动脉的供血情况,a—v瘘口的位置、多少、大小等。彩色多普勒检查可以进一步了解动静脉血流灌注情况。
(2)光电容积扫描(ppg):可了解病变远侧肢体的微循环情况。
(3)ct及磁共振血管成像(nra)检查:也可以了解a—v瘘的瘘口位置、多少、大小等,以确定手术或治疗方式。
2.血管疾病的有创检查
(1)下肢静脉造影:比较常用。如果多普勒静脉检查发现深静脉瓣膜为中度以上功能不全,则需要做下肢静脉造影,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瓣膜受损的程度及瓣膜所在位置,为手术修复瓣膜做准备;如果深静脉不通畅也需要做进一步血管彩超及下肢静脉造影检查,以明确静脉不通畅的原因,如深静脉血栓、下腔静脉血栓或瘤栓、budd—chiari syn-drome、k-t综合征、a-v瘘等。
(2)下腔静脉造影:对于下腔静脉阻塞或布加综合征的患者,下腔静脉造影可了解下腔静脉病变及阻塞的具体情况。
(3)经皮穿刺肝静脉造影:有助于明确下腔静脉是血栓抑或瘤栓阻塞。是隔膜抑或管壁增生阻塞,肝静脉是否受累阻塞等,并且可以确定病变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