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囊性增生不是普通的小叶增生
乳腺增生症也称小叶增生,这是一个统称,乳腺增生病既非肿瘤,亦非炎症,而是乳腺导管和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和进行性变化。
乳腺增生症属于良性乳腺疾病,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约占全部乳房疾病的60%左右。
其实良性乳腺疾病绝大部分不会发生癌变,无须惊慌。本文强调的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以看作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增生症。
乳腺囊性增生病是以乳腺小叶小导管及末端导管高度扩张形成的囊肿为特征,伴有乳腺结构不良病变的疾病。与单纯性乳腺增生相比较,该病乳腺增生与不典型增生共存,存在一定的恶变危险。
由于普通人对乳腺囊性增生相关医学知识认识不全面,往往会走向两个不同的极端——一部分人群认为乳腺囊性增生无所谓,忽视随访观察,也不进行相关生活方式上调整。
少数部分人群对于乳腺囊性增生危险性担心,频繁检查,采取许多不正规的治疗方式,甚至采取了过度手术干预。
囊性增生会变成乳腺癌吗?
临床实践中,部分乳腺囊性增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腺癌难以鉴别。那么,乳腺囊性增生为什么会转变成乳腺癌呢?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发生与女性激素关系密切, 而乳腺癌与性激素的密切相关性也早已明确,理论上, 乳腺癌与囊性增生病具有同一种重要的致病因子。
近年对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研究已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发现,乳腺囊性增生与乳腺癌在ras,c-myc,c-erbB2癌基因和抗癌基因P58表达、细胞核DNA含量、细胞超微结构等方面均有相关的内在联系。
临床相关调查研究发现:
切除的乳腺癌标本经常可见到纤维囊性乳腺病的变化, 而且这种上皮的增生程度比没有癌的一般人群严重;
将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从前取过的活检标本重新检查, 发现其上皮呈旺盛的增生甚至非典型增生, 而不是一般的增生形式;
在不同的人群, 其乳腺癌的发生率与乳腺良性增生性疾病的发生率呈平行关系, 具有乳癌家族史的人群, 其良性增生的发生率亦高。
乳腺囊性增生到乳腺癌,究竟有多远?
综合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有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妇女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是一般妇女的2-4 倍, 10年随访乳腺癌发生率约5%, 从活检病理证实至发现乳腺癌平均间隔10 年。而临床也发现,囊性增生病高发年龄比乳腺癌早约10 年,乳腺囊性增生病多在30 岁左右发病。
虽然乳腺囊性增生病存在一定的恶变危险,少数有可能发展为乳腺癌,但是大家也不要过于担心,因为研究发现,乳腺癌的发病其实是多因素的共同作用,比如,家族遗传,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迟(>55岁);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胸部接受过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绝经后肥胖;长期过量抽烟,酗酒等这些都与乳腺癌密切相关。
如何避免乳腺囊性增生转变为乳腺癌?
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女性所以应控制体重在标准范围,而控制体重的科学方式是坚持运动和合理的膳食结构。每周坚持运动,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不吃霉变食物,不吃腌、熏、烤制品,低脂饮食。
有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女性,应该注意自我检查,建议每月1次,固定一个时间。
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 避免长期劳累、精神紧张、过度悲伤等不良情绪,以免引起内分泌功能紊乱导致雌激素分泌异常;提倡母乳喂养, 尽量不用口服避孕药和激素类药物。
对于发现乳腺囊性增生病的女性,建议每半年复查1次乳腺彩超,特别是中年妇女,即便无症状,也要每半年内到医院乳腺专科检查一下乳房,一年一次钼靶检查。
如果发现乳房异常情况,及时到乳腺专科门诊就诊咨询。对于恶变风险较高的乳腺囊性增生病,可以手术切除干预。
乳房自我检查到底有哪些要领?
我们所追求乳腺自我检查观点是“接触身体、了解身体”,而不是让女性程序化去寻找癌的蛛丝马迹。
由于许多正常乳房都有一些结节感,自我检查乳房的目的不是时刻警惕去发现任何可能的恶性变化,而是熟悉自己乳房的平时状况,在此平时状况基础上发生的异常变化才应该注意。
方法:可以在洗澡时候,在明亮的光线下,在镜前检查,对着镜子两手下垂于身体两旁,再将两上肢缓慢上举过头,观察乳房的任何改变,包括乳房的轮廓、有无肿起部分、有无皮肤微凹或乳头的回缩。
接着,双手叉腰,观察双侧乳房是否对称。观察完毕后自己触诊乳房,在触摸时,正确的手法是用手掌或并拢手指以指腹轻轻触按乳房,不能用手指提、抓、捏,否则很容易将正常乳腺组织误以为肿块。
触诊时候注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先外上、外下象限, 后内上、内下象限,最后乳头及乳晕。用左手触摸右乳,用右手触摸左乳,乳房触摸完毕后还要触摸腋窝淋巴结。一般来说,乳腺增生和良性肿瘤一般活动性好, 质韧或硬, 圆形或卵圆形。
恶性肿瘤肿块常不规则,边界不清,因易与周围组织粘连故活动度差或固定不活动、质地不均,多为周围软或韧、中心坚硬突起。
图片来源:123RF.com.cn图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