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二连三长肿瘤,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T- T+
不神医堂 ·  2016-11-17
肿瘤这东西也要分情况,如果病理报告显示肿瘤是良性,可以考虑放任不管,但如果已经影响了患者的生活,最好还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切除。

上一篇预告过,会讲一个给跪的病例——查出来三个肿瘤最后啥事都没有。其实他的情况太特殊没有什么借鉴意义,写出来只是想让大家感受一下,肿瘤这东西真没什么可怕的。

第一个瘤

患者是中年男性,10年前,47岁的他出现腹部隐痛、大便习惯改变,到当地医院吃中药“调理”了一段时间,无效。后来去正规医院,医生安排行腹部CT检查,发现大肠(医学上叫结肠)上有个肿瘤。

一看到报告上的“肿瘤”字眼,患者吓坏了,急忙跑到北京某三甲医院做了切除手术。

术后病理报告:结肠壁间脂肪瘤。看过上一篇的表就会知道,脂肪瘤是良性肿瘤,通俗点说就是一坨长错了地方的脂肪。

第一个肿瘤就这么解决了,患者欢天喜地回家。

第二个瘤

10年后,几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腹痛、大便性状改变的症状。患者默认是肠壁间脂肪瘤又长出来了,“反正是良性的,不用管”。体检时向医生咨询,医生建议做一个肠镜。

肠镜报告:结肠回盲部发现一个息肉。病理报告:腺瘤性息肉。不是脂肪瘤,患者又吓坏了,又跑到北京某三甲医院。

注释:上一篇讲过息肉的概念: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常规行肠镜检查,只要发现了息肉,一般都会用抓钳取一点病理组织。所以做完肠镜后,肠镜报告虽是立等可取,但是病理报告要一周后再取。

既然病理报告肿瘤是良性,但不代表可以放任不管。毕竟它已经影响了患者的生活,更不要说未来还有恶变的可能。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肠镜下切除。这是一个很普及的操作,各家医院基本都能做,没必要来北京三甲医院。但是这次,北京似乎来对了。

患者停止服用阿司匹林药物7天后,进行了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术,术中有了意外发现,在横结肠部又发现一枚更大的息肉。术后病理报告同样是腺瘤。

注释:我们在《吃着这些药,你可能没办法做手术》里写过,如果正在服用阿司匹林,必须停药一周以上再做手术。阿司匹林目前已经被很多指南推荐用来防止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是防癌,很多中老年人都把它当作保健品吃。鉴于使用人群庞大,要再次提醒大家,除了做手术外,在做口腔洗牙、胃肠镜检查、穿刺等所有可能是有创的检查前,一定要把服用阿司匹林的情况告诉医生。身边发生过这么一个悲剧:一位一直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查体发现甲状腺结节,当场做了穿刺后回家,夜间出血不止,送医路上即不治身亡。

第三个瘤

入院后常规检查,发现患者血钾低,只有2.9(正常值3.5-5.5)。因为是远房亲戚,我看过他十年前的病历,想起了他那次手术前也查出来低血钾。

亲戚还告诉我,他在当地医院查出来三高好多年了,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找了几个省城有名的医生调药才控制得住。

三高+低血钾,不由得让我心生怀疑,会不会不是原发性高血压,而是醛固酮增多症?

醛固酮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激素,病理状态下,醛固酮分泌过多,会导致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活性受抑制,临床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

高度怀疑后,安排患者抽血查ARR和上腹部增强CT,果然,左侧肾上腺肿瘤。

注释:ARR叫做醛固酮/肾素比值,这个对于医生筛查鉴别高血压很有用,没有这个检查前,医生认为高血压患者中,有2%是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有了这个检查后,现在普遍认为这个比例应该是10%。而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就是肾上腺长了一个小瘤子,不停地分泌醛固酮导致的。

最后,患者到内分泌科确诊并调理一段时间后,转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手术非常高大上——达芬奇机器人肾上腺肿瘤切除术,从腹膜后开几个小洞即解决问题(关于机器人手术,此处还有一万字,以后慢慢给大家聊)。术后,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完全不需要降压药物,痊愈出院。

最后,边姬让我总结拔高一下。我想了半天,这个病例如此特殊,真没什么总结拔高的点。想来想去大概就一句:都是命。

题图来源:123rf.com

春雨医生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