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日】糖尿病的尿是不是甜的?

T- T+
春雨医生 ·  2014-11-14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大多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是身体功能受损。

11月14日是第八个“联合国糖尿病日”,目前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经超过了1亿,而今日广州疾控中心的调查显示,有近一半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糖尿病,同时在不良生活习惯的引导下,糖尿病人正在快速入侵年轻群体。

春雨医生整理了关于糖尿病的常见疑问,帮大家看清这个慢性杀手的“真面目”。

糖尿病是个什么玩意儿?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大多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是身体功能受损。大多会导致身体各组织,尤其是眼、肾、心脏、神经、血管的慢性损害与功能障碍。

糖尿病的尿是不是甜的?

糖尿病患者常用尿糖+号来判断病情、指导治疗,正常人尿中仅有微量葡萄糖,每100毫升约20毫克,当血糖超过一定浓度时,血液里的葡萄糖就会从尿中排出(尿糖),所以糖尿病的尿有可能是甜的。

不过糖尿病的判断是以血糖为标准的,尿糖高也不一定是糖尿病,糖尿病控制好的情况下不会尿糖高。

中国现在有多少糖尿病人?

据今年9月我国研究人员完成的题为《中国成人糖尿病流行与控制现状》的大型调查研究报道: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达11.6%,糖尿病前期率为50.1%。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约有1.139亿名糖尿病患者及4.934亿糖尿病前期人群。

也就是说差不多每10个人里面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

得了糖尿病会有什么表现?

糖尿病的症状并不像突发疾病那么明显,在前期很不容易察觉,如长期忽视,可能直接导致并发症。

⑴多尿:是血糖升高,身体努力通过尿液排除糖分的结果;

⑵多饮:是因为排尿多,身体需要补充丢失的水分的结果;

⑶多食:身体不能很好地利用糖分的结果;

⑷体力和体重下降:这是能量不足,脂肪及蛋白质消耗所致。以上四条习惯上被称为"三多一少";

⑸其他:皮肤瘙痒、视力下降、手足麻木、心慌气短、腹泻便秘、尿潴留和阳萎等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表现。

是不是多吃甜食就会得糖尿病?

吃甜食虽然可能并不直接导致糖尿病,但长期大量食用甜食会使胰岛素分泌过多、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紊乱,引起人体内环境失调,还会使人体血液趋向酸性,不利于血液循环,并减弱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久而久之也可能引起糖尿病。

是不是只有胖子才会得糖尿病?

谁说的?

肥胖是糖尿病的诱因之一,不过并不是唯一诱因。

1型糖尿病多“喜瘦”。因为这类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胰岛素缺乏,人体不易储存能量, 身体也不容易发胖。

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发病后体重还会明显下降。

2型糖尿病则“有胖有瘦”。超重或肥胖的人,出现代谢紊 乱的可能性更大。这多为成年人,35~55岁为主要发病年龄段。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前会有一段“先胖后瘦”的过程。由于肥胖、血脂升高等导致胰岛素抵抗,出现“三多一少”(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症状,进而又引起体重下降。因此,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

没有家族史的人怎么样才会得糖尿病?

除了遗传,糖尿病还有很多诱发因素,比如:

1、感染 感染在糖尿病的发病诱因中占非常重要的位置,特别是病毒感染是Ⅰ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病毒感染可引起胰岛炎,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产生糖尿病。另外,病毒感染后还可使潜伏的糖尿病加重而成为显性糖尿病。
2、肥胖 大多数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型肥胖。肥胖时对胰岛素的亲和能力降低、体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使血糖升高而出现糖尿病。
3、妊娠 妊娠期间,雌激素增多,一方面可以诱发自身免疫,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另一方面,雌激素又有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因此,多次妊娠可诱发糖尿病。
4、环境因素 在遗传的基础上,环境因素作为诱因在糖尿病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环境因素包括:空气污染、噪音、社会的竟争等,这些因素诱发基因突变,突变基因达到一定程度(即医学上称之为“阈值”)即发生糖尿病。

是不是年纪大了就会得糖尿病?

中老年人确实是糖尿病的高发人群,但这并不说明年轻人可以敞开了肚子,放开了心。实际上,糖尿病的发病几率是有随年龄增长趋势的,在年龄为20~39岁,40~59岁以及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分别为3.2%,11.5%,20.4%。现在糖尿病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因为长期的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或是由于遗传的因素,年轻人患有糖尿病的案例也时有发生。

1型糖尿病多见于年轻人群,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是胰岛素注射,在更好的治疗手段出来之前,患者需要终身注射胰岛素。

患上糖尿病会比别人少活几年?

糖尿病的危害主要来自并发症。糖尿病的高并发症发生率,导致了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

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后10年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从死因上看,糖尿病患者的死因主要是各种并发症。其中,冠心病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占糖尿病患者死亡的60%~80%。脑血管疾病引起大约10%的死亡,其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糖尿病肾病一般占死亡总数的10%~30%,发病年龄越小,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死亡比例就越高。

此外,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增加2~4倍,并且发病年龄提前。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病变,常导致足部溃疡,进而截肢。

糖尿病人不能吃糖?

容易迅速引起血糖升高的糖包括:蔗糖、麦芽糖、乳糖、果糖、葡萄糖。

病情较轻、血糖稍高的病人,如吃进含糖食品,应减少与之相当的主食量。所以,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一律不能吃糖(水果或甜点心),只是要根据病情来掌握吃或不吃、吃多少。

此外,木糖醇可作为糖代用品或甜味剂,低热或几乎不产热,能满足糖尿病病人对糖“嘴馋”的需要。它在某一代谢过程中不需要胰岛素的参加,食后对正常人或控制较好的糖尿病病人血糖升高的速度和水平也低于葡萄糖:若葡萄糖的吸收率为100,那么果糖仅为43,木糖醇就更低了,约15,但吃多了易引起腹泻。这两种糖都可以由控制较好的糖尿病病人使用,但用量不宜多,并应同葡萄糖一样,食用时要计算热能,控制不好就不用。

总的来说所以说,糖尿病人不是不可以吃糖,只是要尽量少吃含糖量高的食品,包括白糖、红糖、冰糖、麦芽糖、水果糖、巧克力糖、蜂蜜、蜜饯、含糖饮料、含糖糕点等等。木糖醇、糖精、果糖、甜叶菊甙等,可作为糖代用品或甜味剂,低热或几乎不产热,基本上不影响血糖,食用能满足糖尿病病人对糖“嘴馋”的需要。

需要提醒的是,糖尿病人有时不能及时进餐,或用药不当,易发生低血糖。这时必须及时补充葡萄糖,尽快纠正低血糖。否则,轻者心慌难受、头晕无力、出汗手抖等;重者晕厥昏迷,甚至死亡。

给糖尿病的朋友送无糖和降糖食物,他们为啥不吃?

市场上所谓“无糖食品”和“降糖食品”并不名副其实。因为只要是粮食,就含有淀粉。淀粉就是一种多糖物质(碳水化合物),一吃进口,就会在唾液等消化液的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吸收进入血液变成血糖。这就是馒头在口中越嚼越甜的道理。粮食中淀粉的含量可以有不同,但不可能无糖。有些粗粮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可以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间接起到控制餐后血糖升高的作用,但不是直接降低血糖。所以,那些“无糖食品”和“降糖食品”吃多了照样可以升高血糖。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