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食障碍,一个舌尖上的心理精神疾病

T- T+
营养师团 ·  2019-03-30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ED)是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和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属于精神类障碍。

文│婵姐

当今社会,不少人“以瘦为美”,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吼着减肥的声音,其中不乏那些本身体型就不胖的女性,甚至有的女性把控制体重作为人生的头等大事,对理想身材的追求就只有一个字“瘦”,促使她们在唯瘦的路上不能自拔,一旦超过了正常界限,就演变成了进食障碍。

什么是进食障碍?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ED)是以进食行为异常为显著特征的一组综合征。主要包括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和神经性贪食症(Bulimia Nervosa,BN),属于精神类障碍。有报道显示,世界上约有3%的成年人患有严重的进食障碍症。在年轻人中,患者比例占到10%,其中绝大多是年轻女性。

神经性厌食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因对肥胖过度恐惧而通过节食等各种方法有意地造成自身体重明显低于正常标准;而神经性贪食的主要特征是对自身体重和体形过分关注及反复出现的暴食以及暴食后不恰当的抵消行为,如诱吐、滥用利尿剂或泻药、节食或过度运动等。

简单来说,进食障碍就是一个关于“吃”与“不吃”的心理精神问题——要不吃一口也能觉得自己胖了五斤,要不吃到撑了也停不下来,而吃完了又无比后悔,然后催吐、吃泻药、疯狂运动等各种折腾,还可能有一种“众人皆瘦我独胖”的想法。。。

进食障碍是怎么引起的?

个体因素

包括生物学因素和个性因素。生物学因素是指在进食障碍患者中存在一定的遗传倾向(家族中罹患进食障碍和其他精神类障碍的人多于正常人群)和部分脑区的功能异常;个性因素是指进食障碍患者中常见典型的人格特点——追求自我控制、追求完美和独特;爱幻想,不愿长大等。在青春期即容易表现出自主性和依赖性的强烈冲突,引发进食的问题。

家庭因素

父母过度控制、过度保护的反抗;或以节食为手段达到对父母的反控制,以此作为解决家庭内冲突的一种方法。也有学者认为病人的依赖性强,多与母亲的关系过于密切、依赖,而以自我控制进食作为自己独立的象征。家庭因素在进食障碍的发生、发展、维持和康复中都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社会文化因素

现代社会文化观念中,把女性的身材苗条作为自信、自我约束、成功的代表。所以青春期发育的女性在追求心理上的强大和独立时很容易将目标锁定在减肥上。而媒体大力宣传减肥的功效,鼓吹极致身材人人皆可拥有,也让追求完美、幻想极致的女孩更容易陷进去。

进食障碍的症状

根据精神病学界权威的第五版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5)的诊断标准,下面一些指标可用以识别贪食症和厌食症。

神经性厌食症

1.体重明显下降

通常,患者的体重与标准体重相比减少了15%或以上。

拓展一下

  • 可用身高厘米数减105,即为标准体重的公斤数;

  • 另一方法为计算Quetelet体重指数:Quetelet体重指数=体重公斤数/(身高米数)^2,体重指数为17.5或更低,可视为符合诊断的体重减轻。

2.对体重的认知歪曲

患者会表现出对“体重增加”或“变胖”的高度恐惧,甚至有的人已经明显消瘦了,仍认为自己“太胖”,并且对于体重过低的危害性不以为然。

3.厌食后贪食,贪食后又出现补偿行为

有意控制进食量,但由于长期饥饿,患者对食物的强烈欲望会间歇性爆发。进食后,患者又会采取过度疯狂运动、引吐、导泻等方法减轻体重。

4.内分泌失调

患者常可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广泛内分泌紊乱,女性表现为闭经,男性表现为性欲减退或性功能低下。

5.其他症状

患者的症状可能还包括皮肤干燥、怕冷以及手足冰凉,经常感觉疲倦、虚弱、眩晕等,这和营养不良的关系比较密切。

神经性贪食症

神经性贪食症比神经性厌食症的发病年龄稍晚些,患病率却更高。与神经性厌食不同的是体重可以是正常的,女性的月经正常。

1.发作性不可抗拒的进食欲望和行为

短期内(如两个小时里)大量进食,并且摄入量超出大多数人正常情况下的数倍,进食速度也特别快。每周至少发作两次,至少持续三个月。

2.暴食后弥补行为

暴饮暴食后因担心体重增加,会反复采取弥补行为,如自我诱发呕吐、使用泻药、利尿剂或完全禁食、进行过度运动等。

3.对体重非常介意

患者以瘦为美,担心肥胖,对自我的评价很大一部分来自“体重”和“身材”的描述。

4.情绪和人格障碍

容易产生极端的不良情绪,例如:懊恼、自责、无奈、自虐和自我伤害。人格障碍也会较为明显,会容易出现酗酒、偷窃、撒谎等冲动行为。

哪些人容易患上进食障碍?

假如出现以下症状,你就要当心了,因为,这样的人是进食障碍患病的“高危人群”,容易发展成进食障碍:

1.体重指数处于正常或偏瘦范围,但没有出现身体发育延迟、停止;

2.对体重与体形存在歪曲的认知,对身体不满意;对于体重增加的情绪反应强烈;认为体重与体形影响到自我评价以及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3.下列异常进食行为中,至少有一种:

节食:对进食过分关注,进食过量后伴有内疚感, 这影响到日常生活;

暴食:短时间内摄入大量食物, 吃撑仍难以控制, 进食后又会后悔;

补偿:诸如食用泻药、引吐、过度运动等,存在至少一种补偿行为;

月经正常或有些紊乱,但不存在闭经的现象;

暴食或补偿行为出现过一次以上,持续时间至少一个月;

症状轻微影响到个体的身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但严重程度不及进食障碍。

得了进食障碍,怎么办?

1.定期看医生

进食障碍需要一对一的专业治疗,医生会同患者讨论体重和营养的问题,并和患者一起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

拓展一下

一般来说,神经性厌食症治疗的首要目的就是恢复个体的营养状态,因为由于长期进食不良而出现的脱水及电解质失衡会造成严重的问题,重者甚至可引起死亡。因此,对于病情严重,同时在家难于护理者,应建议尽早住院治疗。

神经性贪食症患者的治疗动机常常强于厌食症患者,且营养不良的程度较轻,所以选择门诊治疗者居多,常以自我监督的自助式治疗结合门诊心理治疗、药物治疗来进行。住院治疗仅用于清除行为严重(呕吐、导泻、利尿、减肥药等),门诊治疗无效,或自伤、自杀倾向严重的患者。

2. 重塑正确价值观

改变“瘦就等于一切”、“要么瘦,要么死”等不合理观念。这一点除了心理治疗能帮患者更快地做到,还需要患者学会爱自己、接受自己,从而提高对非正确价值观的抵抗力。

3. 制定规律的进食计划,并遵守

一日三餐最好要安排在固定的钟点,养成定时进餐的习惯。吃饱了,就停下,阻止自己吃得过饱。

4. 培养兴趣爱好、学习新技能

新的爱好和技能可以让注意力从食物上挪开,并且增加自信。学习新技能、发展新爱好、做志愿者、养只小动物等等,都能起到效果。

5. 改善家庭关系

假如家有进食障碍的孩子,家长需要努力改善家庭气氛,要包容和接纳孩子。

参考文献:

[1]Lock, J., & La Via, M. C.Practice Parameter for the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Eating Disorder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 2015. 54(5), 412-425.

[2]DSM-5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Arlington: American Psychiatric Publishing. 2013.

[3]Yeo, M., & Hughes,E. Eating disorders: early identification in general practice. Australian family physician, 2011.40(3), 108.

[4]梁雪梅. 成都市区女性大、中学生进食障碍患病率及相关社会心理因素研究[D]. 四川大学, 2007.

[5]陈清刚. 进食障碍与社会心理因素[J].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5(11).

[6]陆晓花, 张宁. 进食障碍的亚临床状态(综述)[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 20(6):381-383.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春雨医生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