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家孩子怕的不是穷,而是父母的贫穷思维

T- T+
科学心能量 ·  2018-04-10
“被贫穷思维缠身的人,如果自身力量不够强大,最终会把这种思维传递给下一代。”

19岁,本应该正是勇敢追梦的年纪,却因父亲觉得“本科,研究生毕业的都没人要,上大学还不如辍学打工,花钱读书,还不如早点挣钱养家”的观点,无奈不上大学,跟父亲一起去卖韭菜盒子。

看到这则新闻,许多人为女孩惋惜之余,更有人说,穷人家孩子怕的不是穷,而是父母的贫穷思维。

父母贫穷思维的影响

父母的贫穷思维,容易给孩子造成短视,限制孩子的视野与格局,束缚孩子的手脚,哪怕他已经很成功。

在《为何贫困是一种疾病》的一篇文章里,作者库珀是个事业成功的中年男人,年薪近百万美元,担任过投资银行的经理,还是国家安全项目成员。在外人看来,他年轻有为,家庭幸福,是人们眼中的成功人士。不为人知的是,他经常担心自己的想法是错的。做事时倾向于保守,不敢尝试,不敢突破,甚至不敢要小孩,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没有做好十足的准备。

他说,这一切的空虚感,都源自成长时的贫穷环境。父母用一生的行为告诉他,只要安稳的活着,穷苦一点也没关系,而冒风险的事情绝不能做。

教育是一种投资,追求的是长远回报

鲁迅曾经说过,“教育是要立人。”所以,教育是最值得的投资。

某机构发布的《2017年中国中产阶级家庭教育观念白皮书》报告称,中产阶级家庭91.1%的家长并不满足于孩子的基本教育花销,愿意在子女教育上额外经济投入。在过去一年,78.9%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女课外教育上年消费在10000元以上,超半数家庭在课外教育上年消费在20000元以上,占比52.3%。

他们在子女的教育上也存在一定的顾虑,其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在孩子教育方法的选择上,担心现有体制不能满足对孩子的个性化教育,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发掘不出孩子的潜能,达不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可以看出,中产阶级的父母跟一般家庭的父母在教育有何意义上有着观念上的绝对差异。

这基本上反应了中国的事情,中产阶级家庭收入的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全部被用于孩子的教育,他们相信知识可以提升孩子的能力,改变命运,必须投资,不在乎这短期的花销。甚至他们每年也会截留一定的经费给自己学习提升的机会。

打破贫穷思维的怪圈

富兰克林说:“被贫穷思维缠身的人,如果自身力量不够强大,最终会把这种思维传递给下一代。”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你缺什么,就会把什么看得特别重;不缺什么,就会把这个东西的价值看得特别轻。

坐出租车时,有个师傅跟我大侃,当下有些人买衣服太贵,而他自己在大红门买个100-200的衣服就觉得很好,穿了舒服,自在,买个几千一件的衣服,实在不值当。有人为了体面而活,有人为了自在而活,都无可厚非。每个人看重的价值是不一样的。

父母的思维和做法,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贫穷的思维将会导致子女对事物看法单一,面临改变保守怯懦,面临选择踟蹰不前。就像《人民的名义》里“穷怕了”的赵德汉收受了两亿多元的贿赂,却一分都没没花,每天看看就好了。他要的只是心里的踏实。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节俭、勤劳没有坏处,但投资教育不如早把钱包赚满,落袋为安的思想必须转变。

要改变后代的命运,在教育上,父母不可短视,要看的更远,想的更远,用长远的眼光培养孩子,因为穷人家孩子缺的不是钱,是眼界,视野与格局。

图片来源:123rf

春雨医生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
回到顶部 回到首页